蓝田县 关于华胥氏的故里和陵地之说,《列子》和《庄子》中多有记述,在流传中逐渐形成了涉及9省15处生地和2处陵地的文化现象。根据杨东晨研究员的观点,华胥氏的故里和陵地之说应以蓝田县为确。 1、生于华胥国之说 《列子·黄帝》篇云:“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距)齐国(中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 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庄子·马蹄)篇云:“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赫即华的音转,一说赫胥是华胥之别称。这个自由自在、相互平等的华胥之国(应是氏族部落),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真实反映。弇州(州名、山名)和台州的地望说法较多,因而“华胥之国”也有12处之说。 (1)今山东章丘县说 台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与《哀公十四年》,均曰在齐地(今山东博山县)。台同邰、骀,《左传·哀公六年》云:邰在今山东章丘县。《大清一统志》载:“章丘县西朝阳故城有赫胥墓。”既然华胥之墓在此,那么这个华胥国(即部落)也就在今山东章丘县,华胥亦自然生于此。 (2)今山西汾水流域说 《左传·昭公元年》云:“汾川”,“则台骀汾神也。”《论衡》写作台台。《路史·后纪四》称默台、墨台,即台骀。今山西汾水流域的侯马市有骀神庙,其他县市也各有台、骀之地名。因而有的学者认为“华胥之国”在山西南部,华胥生于此。 (3)今河南新郑和新密市之间说 《拾遗记》载:伏羲“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因河南新密市与新郑市之间古有“华阳国”(即华胥之国),故有的学者认为华胥生于此。 (4)今陕西咸阳和宝鸡市说 《史记·五帝本纪》云:“封弃于邰。”《正义》引《括地志》云:“故嫠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邰城,在今陕西咸阳市杨陵区,遂有学者认为古华胥国在此,亦生于此。另一说是华胥氏生于今陕西宝鸡市南的天台山。 (5)今甘肃西和县说 弇州,在崦嵫山一带。《山海经·西山经》云:“鸟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毕沅注:“字当作弇兹。”新编《辞源》释:“崦嵫,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古代神话说是日入之处。”赵逵夫先生考证:崦嵫之山,正当今西和县以北的嶓冢山。遂有学者认为华胥之国在今西和县一带,华胥生于此。 (6)今青海省青海湖旁说 屈原《离骚·远游》云:“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赵逵夫先生曰:“就战国时期神话传说中不周山之原型言之,当指祁连山西端今甘肃省敦煌县以南当金山口两面之山(阿尔金山主峰与党河南山)。”“西海”泛指甘肃以西的湖泊,有的学者认为是青海湖。于是便说:“在西北海外,有一个华胥国。这是一个人间乐土,居住着一些半人半神的人”。华胥氏族在这一带,自然也就生于此。 (7)今四川成都盆地说 胡太玉《破译(山海经)》云:“《列子·黄帝》篇中所描述的‘华胥之国’,正如‘都广之野’一般,是一片人间乐园”。“我们认为华胥之国就是古代的天府之国。”因而华胥氏族部落的居地在今成都盆地。 (8)今浙江临海县说 《辞海》云:“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以境北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临海。”遂有华胥国在今浙江临海县之说,即华胥生于此。 (9)今江苏太仓和太湖旁说 《辞海》云:“弇山,古国名。明王世贞在其家乡太仓州(今江苏太仓)所筑。因广七十余亩,中迭二峰,名上弇、中弇、下弇,极园亭林之胜。所以弇山为太仓的别称。”遂有华胥生于太仓县之说,传说太湖一带古有华胥山,遂有华胥氏生于此之说。 2、生于雷泽之说 《辞海》云:“雷泽,古泽名,即‘雷夏’。一名雷水。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相传为‘舜渔雷泽’之处,实因水有雷名,强为牵合”;“古县名。治所在今山东菏泽东北。因雷夏泽得名。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废入鄄城县。”因对雷泽的地望认识分歧,遂有多处华胥氏生地之说。 (1)雷泽涉及的地方 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诗纬·含神雾》云:“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淮南子·地形训》云:“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山海经》云:“鼓其腹则雷。”《尚书·禹贡》云:“雷夏即泽。”《周礼》注:“雷泽在成阳。”《汉书·地理志》云:“济阴郡成阳,雷泽在其北。”即雷泽在今山东菏泽市北的鄄城县,成阳在今鄄城县西。古代雷泽水域宽广,涉及今山东鄄城、河南范县、濮阳,因而有华胥故里分别在这三县之说。还因山西永济有雷泽地名及水名,故又有华胥故里在永济之说。 (2)雷泽在吴西之说 《山海经·海内东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在吴西。”“吴西”,一般指的吴国都城(在今江苏省苏州)之西,因而有人认为华胥故里在苏州之西。一说在太湖。 柯扬先生提出雷泽可能指仇池(又写作仇夷)山的别称。马世之先生依此考证:陕西宝鸡市陈仓区西的岳山又称吴山,仇池山(今甘肃西和县)在其西,正好与《山海经》之说相符合。《仇池记》云:“仇池百顷,周回九千四十步,天形四方,壁立千仞。”百顷大湖,自然是个大泽。遂有华胥国在此之说。 (3)雷泽在四川之说 有的学者说:“联系到四川彭山县发现的恐龙足印化石”,“华胥履的大迹,正是恐龙足印”。“雷泽”即“华泽”,“华胥国就是古代的天府之国”。“四川时有大湖,有可能就是华泽”。“四川(包括汉中)称为华阳,其间有华山,表明华泽也在这中间”,因而华胥是生在四川。 3、生于九河之说 《拾遗记》载伏羲氏曰:“华胥九河神女,以生余也。”《辞海》云:“《书·禹贡》记载当时黄河流至河北平原后‘又北播为九河’,据《尔雅·释水》说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挈、钩盘、鬲津等九条河,今已不能确指。近人多主张九河不一定是九条河,而是黄河下游许多支派的总称。”其地域一说在今河北东南,一说在今山东西北。我们认为后说较确。因为黄河折而东北流的一段,正是从山东阿城至垦利县的黄河,这个地区的黄河支流至今还有称徒骇河的。从史前社会说,可以理解为华胥部落由九个氏族组成。 4、生于华胥之洲说 晋代王嘉《拾遗记》云:“庖牺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1)华胥之洲今地望说 这一地望有今山东泗水县东北古华渚(今名黄沟)之说;有今河南新密与新郑市之间说;有今甘肃西和县的仇池山之说;有今青海湖之说;有今四川盆地湖泊之说等,不多叙。 (2)华胥之渚在蓝田比较准确而可信 清代吴乘权《纲鉴易知录》云:“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今陕西蓝田),生帝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宋敏求《长安志》引后魏《风土记》云:“西有尊卢氏冢,次北有女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之所。”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引《三秦记》云:“骊山巅有三皇庙,不斋戒而往,即风雨迷道”,“又呼为人祖庙”。《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蓝田县”条之载,与后魏《风土记》相同。又云:“蓝田卫三皇旧居,境内有华胥陵。”《陕西通志》云:“三皇祠在蓝田县北三十里,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氏、女娲氏皆华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西安府志》的记载与此相同。《蓝田县志》载:“蓝田县内有华胥陵,是称三皇故居。”陵在今华胥镇北的孟岩村。“在紧靠村子西边也是华胥沟,而越过华胥沟就是宋家村(旧称宋家圪)”,与“华胥渚(华胥氏与其子女的居住之地)十分吻合。当地流传着一种传说,此地即华胥怀孕后栖息之地”。“在宋家村南塬有一座古庙名为‘三皇庙’,曾经有石碑刻文;‘古华胥伏羲肇娠地’等字样。与《宋书·符瑞志》的记载相近”。“今华胥镇红河下游有娲氏村。而红河在史书上被称为女娲沟。白鹿原上李华村的原名就是女娲村。在孟岩村附近有一个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人大多相信是古时祭祀仪仗队成员的后代。” 5、华胥生于华池之说 何光岳《炎黄源流史》对诸多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后说:“华胥氏也起于西方甘肃东部的华池一带。”又云:“弇州既在西方”,“则弇州之华胥氏之国当在甘肃天水之东的华亭县(今华池县)。”《元和郡县志》云:“华池县因县西华池水为名。”县城在今甘肃合水县东北120里的华池镇。《大清一统志》卷201“平凉府”载;“华岭山,在华亭县东五十里,山多桦树”;“华尖山,在华亭县西北二里,县居山之麓。”县旁有华亭川,隋于此置华亭县。即华胥氏的故里在今甘肃庆阳市华池县。“这些名叫华岭山、华尖山、华亭川、华亭县的地方,正因为华胥氏曾居留于此而得名。华胥氏以桦树为社树,故华岭多桦树,是华胥部落聚居的象征”。“华池西南庆阳县东十里有花坡,‘地多花木’,县西60里又有花村原,‘地产牡丹、芍药’。华胥氏当以花为图腾而得名。”可见华胥氏族发展壮大后,已分布在庆阳大部分地区。 以上的这么多“生地”,有的是华胥前代或后代子孙之生地,有的是其支族族迁居地或氏族首领(袭华胥号)之生地,情况比较复杂。“生伏羲、女娲”的华胥氏,有踪迹可寻,亦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母进行论述。分析诸说,我们赞同华胥氏的故里在今陕西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去世后也安葬于此之说。因为这里在文献的记载中,比较详细而可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