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育行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官学教育的衰废,私学日渐兴起。开寸以孔子、墨子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知识分子广设学校,聚徒讲学,从而大兴私学之风,使我国的教育发展突破了官学的束缚,并深入到普通百姓中,孔子、墨子等人也成为传播学术文化的先驱。孔子是我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所公认的杰出的教育家与思想家,他所奉行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使得教育对象的范围得以扩大,并推动了文化学术的下移。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孔子总结出大量精辟的教育原则,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思并重、推己及人、立志力行、勇于改过等,成为后世教育的指导原则。 至汉代,我国的私学又分成了两部分,一是将启蒙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的学馆、书馆,先教学生认字,以使其能够自行诵读《孝经》、《论语》等;二是以传授经学为主的精舍。精舍通常都是由当时精通儒学的名家建成,聘请当时著名的经师鸿儒执教,在精舍中的讲学活动已经具有学术讨论和研究性质。 教育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变得兴废无常,而私学相对发展稳定。隋唐时期官学复兴,私学随之也更为发达,其形式包括家塾、私塾、家学、经馆等。当时有很多名儒隐居山水胜地,他们开学馆、设书院,使文化的传播日盛。到宋代时还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院,如岳麓、嵩阳、白鹿洞、应天府、石鼓、茅山等。 清末民初,学生们的教材以《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为主。到民国以后,各个学校对教材进行改革,转而讲授数学、语文等。 在我国的教育行中,人们供奉的行业神有孔子、文昌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