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的内容,整个总队分门别类地有步、炮、通讯、工兵和装甲等,各有侧重。但思想教育的内容是一个腔调,除要求努力学习,下决心消除日寇,取得胜利外,还时常向学员介绍国内情况,说“国内战争很紧张,日寇步步入侵,尤其是共军除自己不抗日外,还到处煽动工人、农民、学生闹事,搞分田地、分财产、给日寇以可乘之机,因此要作好参加内战的准备”等等。基于这种思想为指导,所以在以后的训练中又增加游击战术,目的是以游击战对付共产党的游击战。1944年4月,上述一千多名学员结业,都分配到在印缅参战的新一军去了。5月又接受了第二批学员。教导总队改为教导大队,下属五个中队。我被提升为第一种队少校中队长。这批学员有来自国内的学生,有从国内各军保送去的在任班长,还有在印、缅参战的五十二军、新一军的在职班长。这一期在后半期把军营移到宜都城郊的森林地带。为了适应内战的需要,这期的训练内容也作了大的改动,特别是在战斗一科目中把原来对日作战的运用连、班之散兵群改为散兵行。以副大队长崔得清(朝鲜人,以后做了“韩国”驻广州市领事”)的说法:“这样改的目的是一能隐藏,二能反攻,三可以充分发挥我军现代化重武器的威力,可置共军于死地”。经紧张的训练之后,于1945年元月,一千多名学员几乎全部送回国,分到国内的军队中去了。这一期军士学员,以“远征”为名出国,其实连个日本人的影子也没见到。 1944年的下半年,缅北战场的对日战争基本结束,但国内还在不断地向这里增兵,特别是加强了对基层军事干部的训练。1945年3月,我还奉命随新一军副军长贾育慧到昆明接收新兵。这次我们这一组共接收了新学员120多人到缅北受训。这批新兵都是在蒋介石号召“十万知识青年从军”的动员中入伍的,作为“十万”中的一部分被送到国外受训。为了拢络这批人,在他们出国前就全部定为上士级,而有些出国一两年的教育班长还是中士级,为此还引起了很大矛盾。显而易见,这都是为参加内战而作的积极准备。 受编到“新一军学生教导大队” 1945年元月,我所在的“缅北远征军军士教导大队”奉命编入新一军,改称为“新一军学生教导大队”。营地也从宜都移到密支那城三十英里外的丁江附近的森林里。此地南临伊洛瓦底江,北靠丁江,人烟稀少。我们去后新建营房,用药包炸、以开山机推土,把一些小树林荡平。半天操练,半天盖营房,生活极苦。吃饭由五人一火、十人一伙自己做,天天不见青菜杂粮,夜间睡觉将行军床吊在树上,野兽围着驻地嚎叫,蚊虫怎么也打不开。或者在森林中将沙垒起一个堆,堆中刨个窝,人就睡在上面的油布上。我们去的一些中,下级人员心里不住的在想:缅北战争既已全部结束,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建军营?看来是要把这里作为屯兵和训练基地,以对付共产党。但具体的目的我们还是不太清楚。不久,又来了联合国军、美军、印度军、咖拉军,丁江一带到处都住满了,都是用竹子和油布盖的军营。这更使人胡乱猜疑,不知道是什么用意。直到一个月以后,才知道这些外国军队是待命回国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