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古代史 > 唐朝 >

唐玄奘在印度取经的留学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玄奘取经 “自东土大唐而来,向西天取经”,这是我们在《西游记》中听唐玄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唐朝,对外交流中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玄奘的西天取经,也就是到佛教圣地印度取经。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九月,玄奘从吠多补罗城南渡恒河,进入印度著名的古国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及加雅地区)。这是释迦牟尼一生主要的生活、活动地。他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释迦牟尼去世以后,印度佛教徒所举行的四次结集,其中的第一、四两次也均在此国举行,因此,摩揭陀国也自然成为印度佛教的一个赫赫有名的重镇。举世闻名的那烂陀寺——当时世界最大的佛学院就在该国。 按照季羡林先生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记》中介绍,摩揭陀国,其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区。公元前7世纪,童龙王朝时期,摩揭陀国已经十分强大。频毗娑罗王在位时,都城为王舍城。在旧城毁于火灾后,又建了新的王舍城。频毗娑罗王崇尚佛教,他的儿子阿阇世王却信仰耆那教。阿阇世王即位以后,南征北讨,兼并了四邻的小国,大大扩张了摩揭陀国的版图,成为能够与憍萨罗抗衡的北印度大国。到了阿阇世王的儿子邬陀耶,又在水陆交通便利的要冲之地建立了波吒釐子城。公元前413年,频毗娑罗创建的王朝被难陀王朝推翻。
           公元前326年左右,摩揭陀的旃陀罗笈多崛起,在娑罗门憍底利耶的辅佐下,先是借助亚历山大东征侵入旁遮普的希腊兵力,巩固自己的势力,亚历山大死后,他又起兵逐走了希腊兵,接着回师摩揭陀,废除难陀王,定都华氏城,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旧将塞琉古·尼伽脱再次入侵旁遮普时,为月护王击败,退出印度西北部、俾路支以及阿富汗的部分领域,这时,摩揭陀国的版图,西北抵达兴都库什山麓。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即位,继续扩张,版图西北抵喜马拉雅山麓,南达科弗里河畔,东至阿萨母,西北及兴都库什山。国都华氏城成为当时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北印度客商云集的地方。阿育王崇尚佛教,有名的佛教徒华氏城结集,就在这里举行。
    公元前185年,华友推翻了孔雀王朝,建立巽伽王朝。此后还出现过一个短命的甘婆王朝。巽伽王朝时期,曾被阿育王朝征服的南印度诸国如羯伽、案达罗先后独立。案达罗不断强大,至公元前20年代,差不多统治了整个北印度,摩揭陀国也成了它的属国。公元320年,华氏城旃陀罗笈多一世崛起,建立笈多王朝。其子三谟陀罗笈多即位以后,摩揭陀重新走向辉煌,恢复了孔雀王朝时期的鼎盛。这是印度古代文化的复兴期。4~5世纪之交,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堪称是笈多王朝的黄金时期。5世纪末,来自西北的 哒人入侵,笈多王朝走向式微。但不久,摩揭陀国王耶舍达摩联合了多国,奋起抗争,在公元533年,赶走了哒人,光复故土,又有了再度的中兴。6世纪末,笈多王朝真的衰亡了。在玄奘来到这里的时候,称雄北印度的是戒日王。
    玄奘到摩揭陀国,是在7世纪初。此时的摩揭陀国,周长五千余里,有着崇学重贤的风气。国内有寺院五十余所,僧徒万余人,以修大乘佛教为主。恒河南岸的故城,周长七十余里,已经废毁,但城墙犹在。鼎盛时期,这儿原有寺院数百所,今所存者,不足二三。临恒河,有一座不大的城市,居住着千余户的百姓。
    玄奘在这里盘桓了七日,四处巡礼圣迹。宫城北边,有高达数十尺的石柱,为无忧王所造人间地狱处。据说,最初的无忧王,性情残暴,对违抗自己的臣民,便将他们带到这所地狱中来。在这里,刀山剑树,血池油锅,一应俱全。凡被带到地狱中来的,非死即残,少有人可以幸免,或完整地出去。后来,有位阿罗汉趺坐油锅中现相,感化了无忧王,他也从此皈依了佛门,开始提倡并护持佛法。
    在地狱北,有佛塔一座,也为无忧王所建。其中存放着如来舍利一升,据说常常有神光放出。有一处精舍,其中有如来踩过的石头,石上有佛陀的双脚脚印,长一尺八寸,宽六寸,据说是当年佛陀将涅槃的时候,从吠舍釐到了这里,站在恒河南岸的大方石上,回头对阿难说:“这是我最后望见金刚座及王舍城留下的踪迹了。”在精舍的北边,有高达三十余尺的石柱,记载着无忧王三次以赡部洲施舍给佛、法、僧,三次以珍宝赎嗣的事情。故城东南有鸡园寺,是无忧王初信佛法的时候建造,曾在这里聚集千名僧人,四时供养。巡礼参拜已遍,玄奘向西南行六七由旬(古印度计程单位,一由旬的长度,我国古有八十里、六十里、四十里等说),到了底罗磔加寺。寺里的三藏僧数十人,听说玄奘到来,都出门迎接。由此南行百余里,到伽耶城,这里有释迦牟尼证道成佛时坐在其下的菩提树。树的周围,用砖石砌成的高峻坚固的墙垣,东西长,南北狭。正门朝东,面对尼连禅河;南门毗邻大华池;西面有险固的山体环绕;北门与一所大寺相通。寺内遍布着圣迹,有精舍、佛塔,均为各国国王、大臣、富豪之家、长者景慕佛教中贤人营造。正中树下是金刚座,取其坚固难坏、能沮万物的意思。
    据说,释迦牟尼出家之初,行的是苦修,这也是当时印度佛教一种十分普遍的修行方式。六年之后,释迦牟尼并没有彻悟证道,却因长期地苦修,营养不良,身体也极度虚弱,连行走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时,有一位善良的牧羊女从此路过,送给他一碗乳粥。喝了乳粥,释迦牟尼恢复了体力,于是走到尼连禅河边,洗去身上的尘垢,之后又来到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而坐。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当朝暾初升、灿烂的阳光再次照临大地的时候,他的脑海里顿时明澈清晰了起来。他终于大彻大悟了生命的意义,证道而成了佛陀。那棵毕钵罗树,由于庇护佛祖顿悟,被命名为菩提树。“菩提”是梵文的译音,意为“觉悟”或“智慧”。他的弟子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陀成道的日期,为中国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因为释迦牟尼是喝了牧羊女送的乳粥才恢复了元气,悟得苦难的真谛,所以我国的僧徒们,到了这一天,便煮粥供佛,俗称“腊八粥”。
    据说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菩提树有几百尺高。释迦牟尼寂灭以后,无忧王继位之初,不信佛法,毁灭佛教遗迹,曾经亲帅士兵,前来砍树。他们将菩提树的根茎枝叶,斫伐几尽,堆放到了西边几十步远的地方,令事火婆罗门用它燃烧祭天。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却又奇迹般长出了两棵菩提树,枝叶繁茂,青翠欲滴,人称灰菩提树。眼前的一幕,令无忧王为之震惊,他幡然悔悟,便以香乳浇灌残根,一夜之间,菩提树便长得又像从前。王妃素来信奉外道,便暗中指使人,趁深更半夜,再去砍伐。等到白天,无忧王前往参礼,见到仅剩蘖株,心中悲慨,于是至诚祈祷,又用香乳浇灌,不日再长如初。为了保护菩提树,无忧王命令在树的周围修建了十余丈高的墙垣。无忧王之后,经历了若干代,到近世,又出了位设赏迦王。他信奉外道,仇视佛法,销毁寺院,砍伐菩提树。设赏迦王的用心更见恶毒,他要将菩提树连根挖除。然而,一直挖到了泉水涌出,仍然看不到树的根底。于是,他指使纵火焚烧,又用甘蔗汁浇灌,想以此将菩提树的根部弄得焦烂,令它永世不能萌发。几个月后,无忧王的末孙,摩揭陀国补剌拏伐摩王(满胄)知道了这事,十分痛心,遂用几千头牛的乳汁来浇灌菩提树,一夜之后,菩提树重新长出。为了防范再有人残毁菩提树,补剌拏伐摩王派人用石头建筑了高二丈四尺的墙垣。玄奘所见,正是其时修造。
    玄奘所看到的菩提树有五丈多高,树的茎干呈黄白色,枝叶青润,经秋复冬而不凋谢。据说只是在每年释迦牟尼涅槃的日子,树叶才一时落净,但过了一宿,又枝繁叶茂一如平时。所以,每当佛陀涅槃的日子,各国国王及其臣僚纷纷前来,聚集树下,用香乳灌洗,燃香散花,收集落叶而后去。玄奘来到了这里,至诚至恭,五体投地,礼拜了菩提树以及慈氏菩萨所造的佛陀成道像,百感交集,叹息自己没有福分生在佛陀的时代,感慨来到佛教圣地,瞻仰圣迹,亦何其迟迟。想到深处,玄奘不觉泪水纵横。此时正逢当地僧徒坐夏结束,远近前来瞻礼的有数千僧人,被异国僧人玄奘的真诚所感动,周围的人也都伤感呜咽起来。大约在十月初,玄奘与那烂陀寺差来迎接他的四位高僧见面了。玄奘在他们的迎引下,走了七由旬,到一处寺庄。寺庄为目连本生的村子。在寺庄里吃了斋,没多久,又有二百余僧人与千余位善信,持着幢盖、花香前来欢迎。在众人的簇拥与唱经声中,玄奘终于来到了仰慕已久的那烂陀寺。从在长安听说起那烂陀寺,到亲临其境,时间不足五年,但五年来经历的种种遭逢,种种磨难,其艰难困苦,可谓九死一生,在踏进那烂陀寺山门的那一刹那,玄奘的思绪已经飞得很远很远。关于那烂陀寺的由来,根据玄奘的记载,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寺院的南边菴没罗园中有一大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因为在它的旁边建寺,故名那烂陀寺。另一种说法是,如来佛行菩萨道的时候,为大国王,在此地建都,怜悯孤穷,常常举办惠施,物念其恩,故号其地为施无厌地。那烂陀寺的鼎盛时代,在公元6~9世纪,其故址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县巴尔贡村。12世纪末,伊斯兰教入侵,寺院被毁,以后便长期沉寂无闻。直到1861年,英国的考古学者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有关记载以及附近出土的碑铭,对遗址作了初步的勘察发掘,才使它重新为世人所知。今天的那烂陀遗址,如茵的碧草,挺拔的椰树,伞盖般的菩提树,蓊蓊郁郁的榕树,已被修建成一个绿地公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那烂陀寺这块地盘,据说原为菴没罗长者的庄园,是五百位商人花了十亿金钱买下,施舍给了佛陀。佛陀在这里说法三个月,商人中多有证道成佛的。在佛陀涅槃以后,帝日王敬慕佛教,在这里修造了一所寺院。帝日死后,他的儿子觉密、觉密的儿子如来、如来的儿子幼日、幼日的儿子金刚,代代相承,子继父业,不断修造,到了中印度王,续为添造,经过前后六代人的努力,多所寺院连成一体,终于成就了它空前的规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段文字,专门描写那烂陀寺的庄严富丽:庭序别开,中分八院。宝台星列,琼楼岳峙,观竦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牖,交日月于轩檐,加以渌水逶迤,青莲菡萏,羯尼华树晖焕其间,菴没罗林森竦其外。诸院僧室皆有四重重阁,虬栋虹梁,绿栌朱柱,雕楹镂槛,玉础文,甍接摇晖,榱连绳彩。印度伽蓝数乃千万,状丽崇高,此为其极。
    《大唐西域记》则具体描述了它昌明发达的佛教学术事业:僧徒数千,并俊才高学也。德重当时,声驰异域者,数百余也。戒行清白,律仪淳粹。僧有严制,众咸贞素,印度诸国皆仰则焉。请益谈玄,渴日不足,夙夜警诫,少长相成。其有不谈三藏幽旨者,则形影自愧矣。故异域学人,欲驰声问,咸来稽疑,方流雅誉。是以窃名而游,咸得礼重。殊方异域欲入谈议,门者诘难,多屈而还,学深今古,乃得入焉。于是客游后进,详论艺能,其退飞者,固十七八矣。二三博物,众中次诘,莫不挫其锐,颓其名。若其高才博物,强识多能,明德哲人,联晖继轨。至如护法、护月,振芳尘于遗教;德慧、坚慧,流雅誉于当时。光友之清论,胜友之高谈,智月则风鉴明敏,戒贤乃至德幽邃。若此上人,众所知识,德隆先达,学贯旧章,述作论释,各十数部,并盛流通,见珍当世。 的确,那烂陀寺的繁盛,表现在它美轮美奂的外观,更体现在它的内质。就在玄奘来到这儿的时候,寺内僧徒中常住主客达万人之数,并学大乘兼十八部,乃至于俗典《吠陀》等书,因明(逻辑)、声名(文字)、医方、术数等理论,也都在他们的探讨范围之内。僧徒中,能够熟解二十部经、论的,有一千多人;熟解三十部经、论的,有五百多人;熟解经、论五十部以上的,也有十人。寺内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探讨学问的风气很盛,每天都有上百处的讲座,僧徒学习勤奋,纪律也极严明,建寺七百余年,从无一人因为品质道德的问题被社会上指责。寺院也因此赢得了上至国王,下到百姓的钦重,国家划拨了百余邑为其供养,每邑二百户,日进粳米、酥乳几百石。有僧田作充足的供给,寺内僧徒衣食无忧,专心向学,各有所成。
    到了那烂陀寺,寺院的僧众早已经聚集起来,在等着远方的客人玄奘的到来。与僧众见面后,寺中僧人在上座安放了坐床,请玄奘坐下,大家也都次第落座,令维那击犍椎唱,举行了一个欢迎的仪式。仪式结束以后,安排二十位娴解经律、威仪齐整的中年僧人,引领玄奘,前往参见寺中的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他大约要算是学院的院长了。因为戒贤在寺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僧人都不叫他的名字,就像中国古时的为长者避讳,只是称他正法藏。
    玄奘对戒贤法师可谓心仪已久,早知道他是大乘《瑜伽论》的嫡派传人,正要拜他为师。拜见戒贤,玄奘行了极隆重的拜师礼节,所谓“膝行肘步,鸣足顶礼,问讯赞叹”(《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行礼已毕,戒贤令僧人广铺床座,让玄奘和各位僧人都坐了。戒贤问玄奘从什么地方过来,玄奘回答:“从中国来,想投到老师的门下,学习《瑜伽论》。”戒贤听了玄奘的回答,对弟子觉贤——戒贤法师的侄子,也是他的亲信,一位七十多岁、博通经论、善于言谈的僧人——说:“你可以向大众说说我三年前的病恼因缘。”觉贤听了,泣诉起了以前发生的事情:“正法藏从前曾患过中风,发作的时候手足痉挛,如火烧刀割般疼痛。时发时好,持续有二十多年。三年前,又一次复发,尤其痛苦难耐。正法藏甚至都已经感到了绝望,因而厌恶肉身,想到要绝食而终。就在一天夜里,他梦见了三位天人:一位黄金色,一位琉璃色,一位白银色,神态端正庄严,仪服轻明可见,走来向正法藏说:‘你想舍弃你的肉身吗?经上说,要欢喜身体有苦,不欢喜厌恶离弃其身。你的前身,曾做过国王,屡多惹恼众生,所以招来了如此报应。现在的你,应当是省察自己前世犯下的罪孽,至诚地忏悔,安心地忍受痛苦,更勤勉地宣扬经论,如此,罪孽苦痛自当消除。像这样厌恶而离弃肉身,苦痛终究不能够消除。’正法藏听了这话,至诚礼拜,请示未来。其中的金色人指着碧色人对正法藏说:‘你认识他吗?这就是观自在菩萨。’又指着银色人说:‘这是慈氏菩萨。’正法藏向慈氏菩萨致礼,问:‘戒贤常常发愿,希望生在尊宫,不知将来能否如愿?’慈氏菩萨回答:‘只要你广传正法,来生便可如愿。’金色人说:‘我是曼殊室利菩萨。我等见你要徒然舍弃性命,不想着普利众生,所以前来劝导。依从我说的这些话,好好地去显扬《瑜伽论》等,广泛地向无知大众宣讲,利益众生,你的身体自可以渐渐安稳,不用担心病体不愈。三年后,有位中国僧人喜欢钻研佛法,要来向你学习,你可等着,尽力教他。’正法藏听了,礼拜回答:‘谨依尊教。’三位菩萨说过,倏忽间已消逝不见。从那以后,正法藏的病也真的就痊愈了。”觉贤的这番神话,听得众僧人无不感慨,大家感叹着见所未见。
    玄奘听了这故事,更是悲喜交加,感动得难以自持。他再次礼拜致谢,说:“真的像老师所说,玄奘更应当勤勉向学,以不辜负老师的殷切期望。”戒贤再问玄奘:“你在路上,有几年了?”玄奘回答:“三年多。”这正与戒贤所谓的梦中之境如合符契,丝毫不差,戒贤自然是喜悦非常,他收定了玄奘这位徒弟。玄奘也再行弟子之礼。
    异国客人、正法藏的弟子玄奘,在那烂陀寺受到的待遇,自然非同一般。他被安排在幼日王院觉贤住房第四重阁。接受了七日的供养后,再被安置到护法菩萨北面的上房里。每日的供应,可以享受瞻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大人米一升(这种米比乌豆要大,煮出的饭香味扑鼻,鲜美无比,非其他的米所能比。这米也只有摩揭陀国生产,别的地方没有。因为仅供给国王及多闻大德们食用,所以号称大人米),月给油三斗,乳酪不限使用。寺中还专门派了勤杂一人、婆罗门一人,供他差遣使用,出行则可以乘坐象轿,一切尽可坐享其成,而不必像寺中的僧人那样,还必须要做一定的事情。在万余人的那烂陀寺,享受这种待遇的仅有十人。这显然是极其尊贵隆重的礼遇。
    因为有专人照顾,一切很快都安置妥当。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玄奘暂不忙于经、论的学习,他决定首先去观礼圣迹,跟寻佛陀的踪迹,要亲眼目睹佛陀生活、布道的具体环境,这原本也是他西行印度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王舍城是摩揭陀的故都、佛教的重镇,佛教胜迹遍布各处,身在宝山,玄奘当然要亲临其地,而不会错过实地观礼的宝贵机会。进入大山,东行六十多里,便来到王舍城。因为此地盛产吉祥的香茅,所以王舍城又名上茅宫城。城的四面环山,山势峻拔险峭,天然形成了城的外郭。往西有狭窄的小路沟通,大门位于城北面。王舍城东西长,南北狭,城周长一百五十多里,城内另有小城,基周三十多里,四处遍布着成片的羯尼迦树林,满树金色的叶子,四季开着灿烂芬芳的鲜花。宫城北面有座佛塔,是提婆达多与未生怨王放护财醉象,企图谋害佛陀的地方。塔东北另有一座佛塔,是舍利子聆听阿湿婆恃比丘说法而证果的地方。紧邻北边,有一处深坑,是胜密受外道蛊惑,用火坑、毒饭欲加害佛陀的地方。紧邻大坑,在东北山城的凹曲处,又有佛塔,是时医生缚迦为佛陀建造说法堂的地方。   从宫城往东北,行十四五里,来到了姞栗陁罗矩吒山,即灵鹫山,这是环绕王舍城的五座山峰中最高的一座,也就是《西游记》里唐僧西天取经的终极目的地灵山。此山连冈北岭,孤表特起,形如栖息的鹫鸟,故名鹫峰。山上清泉奇石,林树蓊郁,空翠相映,鲜花摇曳,景色秀美。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常住在这里,讲说《法华》、《大般若》等无量众经。小说《西游记》中描写:“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霭千重的,就是灵鹫高峰,佛祖之圣境也”,到处是“花草松篁,鸾凤鹤鹿”。更有雷音古刹:“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栖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也就是在这儿,唐僧见到了如来佛,取到了他要取的“真经”。从山城北门,走一里多地,来到迦兰陀竹园。玄奘所见到的砖室,传说是释迦牟尼制订戒律的地方。据说迦兰陀竹园的主人迦兰陀先曾将此园施舍给了旁门外道,后来见到了佛陀,又听了佛陀的说法,感到由衷的敬佩,便后悔当初不该将此园施舍给外道,现在却不能再给佛陀使用。他的心思被地神知道了,便现出种种灾变魔怪,吓走了外道。迦兰陀长者终于如愿以偿,在这儿修建了精舍,亲自去请来了佛陀。竹园东边也有佛塔,是未生怨王得如来舍利后修建。由竹园向西南,行五六里,山侧竹林中建有大石室,这是释迦牟尼涅槃后,摩诃迦叶波聚集九百九十九位大阿罗汉结集三藏的地方。在这次结集中,阿难颂《一切经》,优波离颂《一切戒律》,迦叶波颂《一切论议经》,三月安居,集三藏讫。以大迦叶为僧中上座,因名其上座部。西行二十里,为大众部结集的地方。东北行三四里,到曷罗阇姞利呬多城。城的外郭久已废圮,内城尚且保存完好。城周长二十余里,每面一门。最初,频毗娑罗王居住在上茅宫,那里居家稠密,人口繁多,但是屡遭火灾,于是频毗娑罗王制定了法律:凡有不谨慎而先失火的,便迁去寒林——当时为该国的乱葬岗。没过多久,王宫忽然着火,国王说:“我作为国王,如果自己触犯了律令而不执行,更如何惩治臣民。”于是让太子留守,自己迁居到了寒林。为了防御外敌,国王又在寒林修筑了城邑。因为国王率先居此,故名王舍城,也就是新城。后来阇王嗣位,就以这里作为都城。宫城内西南隅有佛塔,是殊底色迦长者的故宅。在那烂陀寺西北有处大的精舍,高三百多尺,为婆罗阿迭多王所建。精舍修造得极其庄严华丽,其中有佛陀像及菩提树像。精舍东北有佛塔,是释迦牟尼七日说法的地方。西北有四佛坐处。其南有石精舍,为戒日王修建。精舍东二百余步有高达八十余尺的铜立佛陀像,六层重阁刚能够覆盖,为满胄王修造。又向东行数里,有佛塔,是释迦牟尼初成道时,来王舍城,频毗娑罗王率同国人百千万众迎候的地方。又东行三十余里,到因陀罗势罗窭诃山。山的东峰有座寺院,前有佛塔,名僧娑。传说从前这所寺院信奉小乘渐教,吃三净肉。有一天,三净肉没有买来,僧人见天上群雁飞过,便开玩笑说:“今日僧供有缺,摩诃萨埵应该牢记这个时刻。”话音刚落,领头雁应声掉头,折翅高云之中,投身坠地。僧人见此情景,内心十分惭愧,遍告众僧,大家也都惊叹不已,无不感伤掉泪,深深为此自责。于是僧人建造灵塔,埋葬了死雁,从此断了三净肉,不再吃荤,改为素斋。
    周边的佛教圣迹浏览观礼已遍,玄奘满载而归,回到了那烂陀寺,就要正式开始经、论的学习了。戒贤法师应玄奘的请求,为他讲授《瑜伽论》。同时前来听讲的僧众,也济济一堂,有数千人之多。这天,戒贤刚刚开讲,仅仅演说了题目,还没有讲到经论的正文,突然,从门外传来了又哭又笑的怪声,打断了演讲。戒贤让人去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去的人很快进来回话,说有位自称来自东印度的婆罗门,曾经在布磔寺的观自在菩萨像前发愿要做国王,是菩萨现身将他训斥了一番,说:“千万不可有此念头!此后某年月日,在那烂陀寺,戒贤法师要为中国僧人讲《瑜伽论》,你应该过去听听。听了此番说法以后,你便有机会见到佛陀,这才是最大的荣耀,做国王又有什么意思!”这婆罗门记下了时间,赶来那烂陀寺,又果然见戒贤法师在为中国僧人讲授《瑜伽论》,正与菩萨告诉他的话吻合无间,所以异常激动。戒贤听了,也便吩咐弟子,快请那婆罗门进来,一道听经。十五个月后,戒贤讲完了《瑜伽论》,又派人将婆罗门送往戒日王那里,受封了三个邑,这都是后话不提。从这突兀而来的婆罗门的一番言说,再对照玄奘新来那烂陀寺的时候戒贤让他的侄子讲给僧众的神话故事,颇令人生出些疑窦来,感觉到这一切太过巧合,都似乎是戒贤为了巩固自己在寺中大法藏的地位,有意安排的演出,是导演戒贤蓄意玩弄的一点小小权术而已。玄奘进入那烂陀寺之前,戒贤派人前往迎候,他对于玄奘的情况,应该是已经了如指掌,这给了他编造神话的充分时间,此其一;从觉贤声泪俱下的讲述中,我们知道,戒贤所患的病症,曾经十分严重,正因为不堪病痛的折磨,所以他才会产生轻生的想法,而作为那烂陀寺的当家人、备受人尊敬的大法藏,如此多年患有重症,为什么在觉贤讲出之前,竟会无人知晓,此其二;从后来的寺中大德师子光抨击《瑜加论》,听众云集,分明可以看出,戒贤在那烂陀寺的统治地位已经不十分牢固,他需要强化自己的地位,这也就有了编造神话的根本动机,此其三。
    五印最高佛学学府的主事人是一个显赫的位置,在佛学人才云集的那烂陀寺,要长久占据这个位置,显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作为主持人的戒贤,需要一定的权术,这可以理解。但就学问而言,尤其在大乘有宗方面,戒贤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权威。 在那烂陀寺,玄奘分别听讲《瑜伽论》三遍,《顺正理论》、《显扬论》、《对法论》各一遍,《因明论》、《声名论》、《集量论》各两遍,《中论》、《百论》各三遍。累加起来,这就已经是九门的专修课程。其他如《俱舍论》、《毗婆沙论》、《六足论》、《阿毗昙经》等若干的课程,因为之前已经在迦湿弥罗等国听专家讲过,在此仅仅也就是将自己还弄不懂的一些疑问,请教高明,释疑解惑而已。
    玄奘深知为了在日后的佛典翻译工作中,要避免前人的遗憾,更准确到位地介绍宣传印度佛教的经论,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人在印度,是学习梵文最好的时机,玄奘也花了大量的时间,深入学习梵文语言,从口语到汉语译梵语、梵语译汉语,都做到了娴熟自如。在那烂陀寺,除了人种皮肤的差异,从语言上看,玄奘已经与寺中的本土僧人没有了多少区别,或者说,他的梵语,较之本土的僧人,或许要更标准地道一些。至于他的梵文写作能力,在日后的辩论中以及为他在印度赢得广泛的声誉,事实上也都产生了十分重要而具体的作用。
    时间过得飞快,玄奘来到那烂陀寺,勤学不辍,分秒必争地苦读,眨眼之间,已经有了五个年头。留学那烂陀寺,不仅使得玄奘对于他神往已久的《瑜伽论》有了深入的领悟,通过系统的学习,也使他在佛学经论方面的造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可以出师了,但他并不满足,他清楚,在佛教的产生地,应该还有许多值得他继续学习的内容。他决定暂时离开那烂陀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