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朝 >

孝文化在唐朝的发展 唐朝对不孝者的处罚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孝文化 中国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作为儒家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创始人孔子起,儒家学者便提倡“以孝治天下”的理论。唐朝时期,孝文化又得到怎样的发展呢? 孝文化在唐朝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孝文化萌芽于尧舜的宗法、农经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史记·五帝本记》载,“舜二十岁以孝闻名”,中国二十四孝“感天动地篇”记述,“舜的父亲是个昧盲人,后母顽固,同父异母弟弟象,为人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尧帝“举孝廉,得知舜仁孝,以女嫁之”。“舜接尧帝位后,以德、孝治国,社会歌舞升平,万民丰衣足食”。 孔子也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孝道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把“以孝治天下”作为治国之道,并积极加以推行。 孝文化在唐代获得了空前发展。唐代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孝治”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行“孝治”。唐代帝王继承历代传统,倡导孝行,通过旌表孝行、奉行尊老国策以及普及《孝经》来进行社会教化;政府设立孝悌力田和孝悌廉让科目,以孝举人选官,把孝和人事制度结合在一起;唐代制订严密的法律条文,对各种不孝犯罪行为予以惩处遏制,把唐代社会规范在“孝治”的框架之内,从法制上给孝道以约束;教育系统也以孝为重点,女子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女孝经》和《女论语》,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孝教育的经典。唐朝政府这一整套严密完善的倡孝措施,使得唐代人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大都能善事父母,恪尽孝道。 唐代无论是在对孝的倡导、践行,还是对孝行的褒奖等方面,在中国古代各朝各代中,都是很典型的。研究唐代孝文化,认识唐代的社会生活及伦理道德,可以为中国孝文化的研究增添一砖半瓦。总结唐代孝治的经验教训,其中合理的成分可以借鉴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对于当今社会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新孝道观建设都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唐朝对不孝者的处罚
    到唐朝,孝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依照唐律的规定,凡是侍奉父母不“善”的,以不孝罪而给予处罚,譬如违反教令、闻父母丧而不举哀等违反“善事父母”的行为都属于此例。为了让子孙尽心尽力地照顾好长辈,父母在世时,如果子孙攒私房钱或者要求分家的,也要处以三年徒刑。 而且,侍丁养老之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男子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中男一人为侍。八十以上令式从事(依有关法令办理)”,“诸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一人;九十,二人;百岁,五人。”若子孙人数不够,“听取近亲”,“无近亲,外取白丁”。以非亲属之白丁,免役以养孤老,这种“侍丁”就是国家雇请的了。对孤寡老疾的经常性济养,唐令还规定:“诸鳏寡孤独贫穷老疾不能自存者,令近亲收养。若无近亲,付乡里安恤。” 唐朝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充分体现了孝文化的深刻内涵,而且把孝文化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那就是“色养”。何谓“色养”?《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朱熹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一说,谓承顺父母颜色。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说的是子孙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唐初名相房玄龄在对父母“色养”方面堪称典范,《贞观政要》卷五有言: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忠于国君。修身,才会齐家,也才有国治天下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