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 目前虽然还未最终确定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但根据墓中留有“昌邑九年造”铭文的漆器情况判断,墓主人系汉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可能性极大。那么,这位海昏侯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为何会如此多金呢? 废帝刘贺:从王变成皇,从皇变成侯 海昏侯为西汉所封爵位,从汉宣帝起共传4代,延至东汉而止。第一代海昏侯,即原昌邑王、后为汉废帝的刘贺。从字面上看,海昏侯的“昏”字有“昏聩不明”的意思,不过其原意并非如此。事实上,海昏侯的“海”指的是鄱阳湖,而“昏”指的是太阳落山,即“西边”的意思。那么,历史上的“海昏侯”究竟昏与不昏?这要从刘贺的曲折人生说起了。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其父刘髆乃汉武帝第五子,其母孝武李皇后,贰师将军李广利是其舅舅。公元前97年,刘髆封王昌邑(今山东巨野县)。10年后,刘髆去世,其独子、年仅5岁的刘贺承嗣王位,为第二任昌邑王。 西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六月,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因其身后并无子嗣,19岁的刘贺在大将军霍光的操纵下成为皇位继承人。据《汉书》上说,当刘贺从使者那里得知自己要继承皇位后,他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浑然不顾还有另一项任务:赴京主持昭帝丧礼。进京路上,刘贺又充分展示了其猴急的特征,他是一路急行军,把不少侍从的马都给累死了。 即位后,刘贺的行事依旧荒唐怪异。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中记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其大意是,刘贺在上位后短短27天之内,其使者络绎不绝地拿着旄节向各官署征调索取物资,共1127次(平均每天近40次)。如此看来,史书上说他“清狂童騃”、“动作无节”也不全是污蔑。 刘贺并非当皇帝的料,其主要原因在于霍光的考察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对此,霍光也是深感不安,其与众大臣们合议后,遂奏请上官皇太后下诏,以“行昏乱、危社稷”的罪名将刘贺废黜。就这样,做了27天皇帝的刘贺又被踢回老家昌邑,史称“汉废帝”。 当然,以上是《汉书》中的说法。也有人认为,刘贺在短短27天内不太可能做出如此多的荒唐事。所谓“废立”风波,刘贺不过是权臣霍光操纵朝政、玩弄权术的一个政治道具而已。如清代学者方濬颐即质疑说:“昌邑受玺才二十七日,而连名奏书所陈罪状累累,信乎?否乎?” 刘贺从昌邑出发前,其老臣王吉再三叮嘱他:大将军霍光一手遮天,大王要养精蓄锐,暂时隐忍。但到长安后,刘贺将此谏言忘得一干二净,他一即位即大肆提拔自己人,并着手调整宫廷禁卫兵马。刘贺的举动让霍光感到问题严重,于是抢先下手,废其皇位。事后,刘贺从昌邑带到京城的旧臣二百余人悉数被诛。据云,这批人临刑前号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或许折射了那场“废立”风波其实是一场未遂的政变。 刘贺被废后,霍光迎汉武帝皇曾孙刘病已继帝位,是为汉宣帝。相比而言,刘病已就要聪明多了,其韬光养晦,一直等到霍光病死,这才开始亲政。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三月,汉宣帝下诏曰:“曾闻舜弟象有罪,舜为帝后封其于有鼻之国。骨肉之亲,明而不绝,现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由此,刘贺移居豫章郡,成为第一代海昏侯。 墓放金光:海昏侯竟如此多金 刘贺的故事已经久远。对时人来说,更抓人眼球的是其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金器、金币及众多的宝贝。2015年11月21日至23日,考古工作者在对海昏侯墓主椁室文物集中提取研究时,发现两盒金饼共187枚(一盒88枚,另一盒99枚)。此外,还发现了25枚马蹄金,其中罕见的麟趾金10枚,大马蹄金5枚,小马蹄金10枚。 25日下午,当海昏侯墓主棺柩的外棺和内棺之间的金器全部被提取出来,其中有金饼96枚、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另外还有金板20块。加上此前在主椁室出土的金器,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已超过370件。据正在考古发掘现场的记者描述,当时感到“金光晃眼”, 考古工作人员也十分诧异,称“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更是用“汉代考古之最”来评价海昏侯墓的金器之多。 据报道,海昏侯墓中的这些金器均被装在一个中间被隔开的漆盒中,盒子东面装金饼,西面为马蹄金、麟趾金等,外部漆盒已被压塌。这些金饼,有的正面光滑,有的凹凸不平。大马蹄金上有子母口,一块小马蹄金的底部发现了“中”字,这是此次考古的首次发现(此前只有“上”和“下”)。 值得一提的是,海昏侯墓中发现的金板是此前汉代诸侯王和列侯墓中从未发现过的。据现场清点的结果:金板共20块,长约22-23厘米,宽为10厘米,并非统一尺寸;同一块金板,不同部位的厚度也不一样;由于上方马蹄金、麟趾金很重,金板上有明显的压痕;除一块金板后有附着物外,其余金板未发现文字或图案信息。据专家介绍,每块金板大约一公斤左右,“这些金板显然是墓主的黄金储备。从汉武帝开始,王侯一级的高等级贵族都会储备大量黄金,标志身份。” 海昏侯墓葬的丰厚程度远远超出了考古人员的预估。据介绍:此前的汉代考古中,很少发现如此大的“金堆”。即使是诸侯王的墓葬,也不曾见过。此前最多的一次,是1973年在河北定州的中山怀王刘修墓,当时出土了大小马蹄金各2件、麟趾金1件、大金饼2枚、小金饼40枚。至于河北满城的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连真正的金饼都没有发现,只有40枚金饼形状的泥胚。唯一的例外是,之前陕西西安曾出土过219枚金饼,但并非墓葬而是属于临时性存放的窖藏,目前原因尚且不明。 昔日土豪:海昏侯何以如此多金? 也许有人会问,刘贺被废除帝位后,其非王非侯,过着被监视的生活,而南迁江西后所封的海昏侯也不过“食邑四千户”,没多久还进一步削减食邑至一千户。再者,海昏侯并非行政职位,其不能干涉海昏县事务,只不过四千户人家为其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而已。按说,刘贺不该如此富裕,那为何墓葬中会有如此丰厚的陪葬品呢? 据研究,刘贺墓葬丰厚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刘贺被废黜帝位时,仍继续保留有“故王家财物”。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那件印有“昌邑九年造”的漆器,即为证明。另外,据《汉书》所载,刘贺被废回昌邑后,上官皇太后曾“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汉宣帝登基后,曾派山阳太守张敞去察看刘贺的动向,后者在报告中提到刘贺仍“居故宫”,这说明刘贺之前的财产仍得以保留,并未有损失。 其二,刘贺厚葬与当时的风气有关。从秦朝起,王侯下葬豪华奢侈,秦始皇墓即为典型例证。汉朝以后,其厚葬之风较秦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汉武帝生前营建茂陵,其中“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即使以“节俭”而著称的汉文帝,其生前称死后要“薄葬”,但其霸陵遭掘时,仍发现大量的金银珍宝。 汉朝皇帝如此,其下王侯重臣也是如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为例,该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其中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等遗物3000余件,不可不谓之豪侈。另以河北保定的满城汉墓为例,其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共出土金器、银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此外,汉代墓葬随葬品的丰厚不仅与当时的“厚葬”之风有关,也与当时的伦理有关,这就是所谓的“事死如事生”原则。从目前已考古发掘的汉代王侯墓葬看,其墓葬形制的宅第化与陪葬品的生活化均十分明显,所谓“事死如事生”,即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都要带到墓中去。 其三,据史料记载,汉代是一个重金、多金的时代。在《史记》、《汉书》等史籍中,皇帝赏赐臣属黄金的记载比比皆是,其中少则数十斤,多则数百斤。最厉害的,如汉武帝赐卫青、霍去病至数万斤乃至“二十馀万斤”,这些都足以反映当时的赏金之风。再如王莽代汉立新朝后,其不仅继承六代西汉帝王的积蓄,而且还下令“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实行“黄金国有”政策。王莽被杀后,国库中的黄金曾大量散失民间,长安及三辅地区甚至出现“黄金一斤,易豆五升”的行情,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西汉的“多金”。 当然,也有人认为,以西汉时期的黄金矿藏量及冶金水平,应达不到动辄赏赐黄金上万斤的要求。因此,史籍所载的“金”究竟是不是黄金,其中的“斤”又是怎样的度量关系,专家们也一直为此争论不休。本次海昏侯墓葬发现的大量金器,或许会再度引发西汉时期黄金总量的疑问,不过这只能留待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去深入研究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