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的江苏吴中一带,文化发达,不论是小说还是科举参考书,都卖得很好,于是,盗版也如影随形,跟风而上,搅乱市场,弄得正版书商苦不堪言。 当时有个叫俞羡章的文化人,编纂、印刷了一本名为《唐类函》的书。在书还没进入市场前,俞羡章就先琢磨怎样才能杜绝盗版现象,同时又能带动销售。最终,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先到官府预警,假装说自己印刷的若干卷《唐类函》,在运往某处销售的时候,路上遭人抢了,请求官府下令抓捕抢书贼,同时还悬赏民间,如果谁能举报抢书的人,就赏他钱。 俞羡章的这一招很管用,一来借着新书失盗炒作,且惊动了官府,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书还没出来就已在市场上红起来了;二来借着官府的威力,震慑那些企图盗版的书商,因为一旦有盗版书出现在市面上,就会有抢书的嫌疑,极有可能被举报,面临法律的惩罚。书还没有出来,法律的震慑力就已经覆盖到市场上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