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 >

闽南小刀会和华侨的关系:建立者和领导骨干都是华侨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小刀会 小刀会起源于福建厦门,之后席卷整个闽南地区,甚至传入上海,轰轰烈烈的上海小刀会起义由此爆发。上海小刀会起义的规模和影响力让它成为小刀会的代表,而关于闽南小刀会的研究则非常少。福建是中国的主要侨区之一,闽南小刀会和华侨更是脱离不了关系,根据相关史料,闽南小刀会的建立者和领导骨干都是华侨。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闽南小刀会的建立和起义,是清朝迫害华侨,剥削压迫广大人民的必然结果。福建土地“斥卤硗确,田不供食”,闽南沿海一带更是田少人多,居民除了从事农业劳动外,有相当一部分人靠从事渔盐和航海贸易维持生活。道光年间,仅厦门一地,从事航海贸易的舵工、水手有一万多人。由于航海贸易发达,闽南沿海来往于南洋群岛的船只很多,仅从厦门开往暹罗首都曼谷的大帆船,每年至少有“四十艘”。在清朝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下,闽南广大劳动人民为了生存,被迫飘洋过海,大批流入南洋群岛谋生。据1839年英国《蓝皮书》记载,福建每年有二十万人流落南洋群岛各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国人民遭受着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剥削与压迫,加上连年的水旱灾害,闽南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业,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被迫流往国外谋生的华侨急剧增加,其中有许多是被外国侵略者拐卖到国外的苦力华工。如1847年到1853年3月止,外国侵略者仅由厦门掠卖出口的华工就多达一万二千一百五十一人。这些华侨有的长住国外,有的则先后返回祖国,在故乡从事各种职业。因此随着华侨人数的增加,闽南地区的归侨人数也日益增多。如清咸丰元年(1851年),仅厦门一地,单从英属殖民地回来的有姓名可查的归侨就有五十二人。归侨由于与国外有关系,而且其中有许多人是从事商业活动,他们与依靠航海贸易为生的舵工水手和商人,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这些人连同眷属,在闽南估计有数十万人。
    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贯仇视华侨和靠航海贸易为生的贩洋者。他们认为:“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先是规定:“一切官员及军民人等,如有私自出洋经商,或移居外洋海岛者,应照交通反叛律处斩立决”。以后又规定:“内地贩洋人等,定以三年为限,三年不归,不许再回本籍”。地方官吏则巧立名目,对他们进行各种勒索,华侨和贩洋者,不但受到清政府经济上的苛重剥削,而且在政治上也经常遭到无端的迫害,他们随时有被“杀掉脑袋”的危险。如“乾隆十四年(1749年),有陈倚老者,在爪哇经商致富,挈眷回乡。被镇闽将军、督抚奏报,判发边远充军,全部财产抄没”。清政府迫害华侨和贩洋者的反动政策,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直接威胁着华侨和贩洋者生命财产的安全。闽南数十万与华侨和贩洋者利益有关的人民,因此同清政府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他们强烈要求组织起来反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归国华侨创建闽南小刀会。华侨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而且他们在国外直接身受殖民主义的奴役,对亡国惨祸有较深刻的体会,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回国后又遭受清政府反动统治的蹂躏,因此对祖国和家乡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斗争,都能积极参加,并做出贡献。在社会矛盾尖锐化,广大人民强烈要求冲破闭关锁国反动政策的束缚,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情况下,归国华侨就把清初由我国传入南洋的反清秘密组织天地会,传回闽南,并组织起闽南小刀会。
    小刀会,是天地会的支派。天地会清初流行于长江以南,1786年以林爽义为首的台湾天地会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大肆搜捕天地会员,严禁天地会的活动,许多会员逃往南洋群岛活动。据外人记载,远在十八世纪后期,天地会在南洋群岛已很活跃,当时婆罗洲的天地会会员还建立了“兰芳大总制”,俨然为一独立国。在马来亚的槟榔屿,十九世纪初年,天地会已有义兴、胜兴和海山三个支派。到了1840-41年间,传说增加到五千至六千人。天地会的大本营建立在新加坡KampongC1am的一座庙宇中,大本营里分有厦门、客家、潮洲和广东四个支派,其中厦门支派从1841年起发展得很快。
    天地会在流传的过程中,名称很不一致,三合会、三点会、匕首会、小刀会、双刀会等都是它的别名。咸丰元年(1851年)清政府御史陈庆镛的奏疏说:归国华侨,“向在外洋敛钱聚会成风,乃挟其故习,沿及漳州各属,以至厦门,结为小刀会,亦曰天地会”。
    归国华侨陈庆真是闽南小刀会的创立者,他是同安县人,生于英国殖民地新加坡,于鸦片战争后回国。他回国后曾与本县的王泉,“合出本资,在暹罗国收买洋货,贩至广东销售,往返经营,历有年所”,“旋因亏本,于道光廿五年(1845年)歇业回家”。后来在厦门英人商行当职员。当拜上帝会在广西酝酿起义的时候,他和王泉等“一共十二人,于(道光三十年)六月间,潜往厦门旗杆脚地方,即在该处五祖庙内”建立了小刀会。不久,小刀会遭到清政府的镇压,陈庆真和王泉转移到龙溪、海澄和同安三县交界的农村,在“地处偏僻”的石鼓堂重建小刀会。小刀会成立后,会员之间实行互助互济,“入会则上至省城,下至广东,皆有资粮相助,免至乏食”,它深受广大失业劳动者的欢迎,“不数日间,入会者已近数万人”。小刀会的活动,很快由三县扩大到长泰、南靖、台湾和泉州府各县,几乎遍及整个闽南。
    小刀会势力的迅速发展,吓坏了清政府,咸丰皇帝严令闽浙总督裕泰迅速查办小刀会。1851年1月1日,陈庆真不幸被捕,2日在厦门壮烈牺牲。这位爱国华侨、闽南小刀会的创始人,牺牲时才二十三岁。接着王泉等五十六名小刀会骨干,也先后被捕,小刀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
    正当清政府疯狂搜捕闽南小刀会会员时,太平军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南方各省天地会纷纷起义响应,全国掀起了反清高潮。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这时海澄县归国华侨江源和江发两兄弟,积极组织小刀会准备发动起义。但因事机不密,两兄弟不幸被海澄知县杀害。爱国华侨不畏强暴,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反抗精神,有力地鼓舞着小刀会众和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终于5月爆发了震动中外的闽南小刀会起义。
    
    华侨是闽南小刀会起义的领导骨干。1853年5月13日晚,黄位、黄德美继承华侨先烈们的遗志,领导三县小刀会会众在海澄举行起义。起义军攻进海澄县城,打下龙溪县。17日,攻占漳州府城,攻下长泰县城。18日,起义军分乘“五篷船三十只”,进攻厦门,清军闻风溃败,小刀会占领厦门城。这时成千上万的居民和四周乡村的农民,纷纷加入小刀会起义军。19日,小刀会分兵攻进同安县城,打下安溪和漳浦。20日,占领平和县的琯溪。21日,攻占诏安县属的铜山和云霄县城。小刀会从5月13日起义,到21日止,仅九天时间,攻下了闽南十一个县市,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三万人,并在厦门建立了历时半年之久的政权。
    闽南小刀会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在福建的反动统治,把清军在闽南的水师船只几乎全部击毁。它激起了福建人民的抗清高潮,推动全省人民起义的发展,促进了上海小刀会的起义,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运动,用鲜血写下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篇章。
    领导闽南小刀会进行英勇斗争的骨干力量是归国华侨。1853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柏克豪斯(Backhouse)说:“以黄位为首的厦门小刀会的最高领导部自不用说,乃至中层领导人,半数也是在新加坡出生的”。厦门海关人员英人休士(Hughes)说:“占领厦门小刀会的首脑六人中,有三人是在新加坡出生的中国人,并且下边指挥一百人或十人的队长级中,新加坡籍的中国人也很多。”斯嘉兹的《在华十二年》中记载:闽南小刀会中有许多“新加坡华人”。
    黄德美,同安县人,他虽然不是华侨,但他的父亲黄宝斋,是印尼三宝垅的华侨,他自己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富裕商人”,与华侨的利益完全一致。黄位,曾从事贩卖牛皮的商业活动,据当时清政府的告示说,他是黄德美的养子,与华侨的利益也有一定的关系。还有率领小刀会船队的首领黄马义外人称作HwangMa-E或MaGay,他当过茶房,后来在外国人船上做工,从而学会了海军技术。有人考证他的外文姓名,认为他也是出生于南洋的华侨。因此,1853年专程去厦门调查闽南小刀会起义的英国公使馆汉文秘书麦华陀(Medhurst)说,闽南小刀会起义是华侨对清政府剥削压迫的反抗。
    
    闽南小刀会维护华侨的利益。归国华侨由于有海外的关系,和从事商业活动,他们的生活比一般人稍为富裕”。他们经常受到清政府“官吏的横征暴敛”,生命财产毫无保证。小刀会起义后,立即发布告示,三申五令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华侨的利益。在小刀会起义军进入厦门的前一天,即1853年5月17日,就以“汉大明统兵大元帅洪”贴出安民告示,明确指出清政府“贪官污吏酷害生民,是真气运将绝之候,今本帅奉仁义之师,救民伐暴,军旅到日,不许抢掠商民、奸淫妇女,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如有违令,立即按正军法从事,不少徇情。”6月17日,又以“汉大明皇帝敕授平闽统兵大元帅黄”的名义发布告示,保护商店,不准军民人等“藉端哄索”,“倘敢藉端勒索”,“着即按律征办”。以后又发布告示,严禁“取窃民家财物”。小刀会保护私人财产,不但见于上述告示,还切实付诸实施。小刀会“一进(厦门)城就全城布置巡逻队,制止掠夺和盗窃。”第二天,就把违反纪律,犯有盗窃罪的二名会员,处以死刑。接着把所有“违犯法令的,几乎全部处死”。当时的《北华捷报》(North-ChinaHeraid)说:小刀会严格“尊重个人财产”。柏克豪斯和麦华陀5月在厦门的调查报告说:小刀会“秋毫不犯个人住房财产”。
    闽南归侨大部分与商业利益有关系,小刀会起义后,在集中主要力量进行战争的同时,积极保护商业,鼓励通商贸易。6月18日,宣布开放米禁,准许商船与清政府统治区自由通商。8月1日,又发布告示,颁布商船征税条规十四款。降低进出口税率,大力鼓励商民进行通商贸易。如清政府统治厦门时,对载重两千担的帆船进口要征税一千多块银元,小刀会的税则规定只收三十元,不到它的百分之三。这些措施,不但维护了华侨的利益,也促进了闽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史实说明,华侨与闽南小刀会的关系十分密切。闽南小刀会是华侨建立的,它是华侨和广大人民反抗清朝反动统治的秘密组织。闽南小刀会起义,是华侨和广大人民反抗清政府剥削压迫的斗争。华侨是小刀会起义队伍的领导骨干。起义虽然因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失败结束,但是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归侨和家乡广大人民共同战斗,特别是华侨先烈们前仆后继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促进了我国历史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