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灯景团纹补子 宫里规矩,说到底还是讲求雅致,俗闹的套路是不得的。元宵节历史可以上溯至秦末,灯会则源自东汉宫廷。汉文帝时,正月十五便被钦定为元宵节,“元宵”意为“上元节之夜”,是宫廷内重大节日之一。清代之前,宫里每逢元宵,都是要办灯会、放烟火的。据《岁时记》等书记载,汉朝上元节燃灯一日,唐延至三日,宋为五日,明朝的上元节是大节,和春节紧密相连,初八开始点灯,一直点到正月十七深夜,才把宫灯拿下来。 历经二十四朝兴衰的故宫,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历时十四年建成,正赶上明朝元宵节玩灯最盛的时期。每年腊月二十四到次年正月十五,宫里都会搭起牌楼,挂满花灯。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难免遭遇火灾。正德九年正月,宁王宸濠给皇上献了鳌山灯,此种新式花灯以色纸、竹篾和竹丝扎骨架,糊上纸后,内燃香烛,藏烟火,摹仿妖魔鬼怪、花鸟虫鱼,堪称惟妙惟肖。宫里玩法夸张,甚至可造出数人高的亭台楼阁、龟虎龙凤,堪比唐玄宗时造的百尺灯楼。结果一下子就把乾清宫、坤宁宫烧得片瓦不存。嘉靖四十年冬,四年前被雷击火灾焚毁的三大殿才刚刚修好,明世宗朱厚熜喝多了酒,从预备在元宵节燃放的烟花里挑了些出来,跟爱妃在寝宫貂帐里私自点了戏耍,又引发系列火灾。到了清代,满人入关,将元宵节庆祝时间削减一半,宫内不再举办大型灯会,雍正下旨“紫禁城内每年冬令禁饬火烛”,这才彻底将故宫从命途多舛的祝融劫中拯救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