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帽 据史料记载,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乌纱帽”到底是怎样涯演变为官帽的呢?原来,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由黑纱做成的帽子,当时被称为“乌纱帽”,后来这种帽子在民间流行开来。 “乌纱帽”在隋代初年曾一度受到朝野上下的青睐,风行一时。当时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但这样的冕服制度很快就被废弃了。 到了唐朝,“乌纱帽”已是民间一种比较普通的帽子。五代时期马缟的《中华古今注·乌纱帽》记载,“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这说明,“乌纱帽”在唐朝仍然属于便服之列。 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皇帝对此大加称赞,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有时皇帝也会佩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由于翅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便会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以免碰掉帽子,官 员们都养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习惯。不过,宋元时期,“乌纱帽”仍然是民间比较普通的便帽。 到了明朝,“乌纱帽”才被正式确定为官帽。《明史·舆服三》中有这方面的记载,“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 ” 另外,还有规定,已经取得功名而未授官的状元、进士等,也可以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就成为官员特有的标志性服饰了。 可惜的是,“乌纱帽”被指定作为官帽开始于明代,也结束于明代。因为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就废除了以前的冕服制度,官员的“乌纱帽”也换成了红缨帽。 不过,由于“乌纱帽”有了一段被确定为官帽的历史,故后人每每提及官职官位时,还是习惯称之为“乌纱帽”如何如何。只是到了现代,“乌纱帽”仅仅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罢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