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古代史 > 明朝 >

明朝小说里面为什么经常有“淫尼”形象出现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尼姑
    尼姑(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是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到了明朝,尼姑已经为数众多。
    在明代正统的法律条文或典章制度文书中,一般称之为“尼僧”或“尼姑”。如明代的法律条例规定:“凡寺观庵院,除见在处所外,不许私自剏建增置,违者杖一百还俗,僧道发边卫充军,尼僧女冠入官为奴。” 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民家女子年未及四十者,不许为尼姑女冠”。都是对尼姑的相关规定。
    尼姑属于一群脱离尘俗、皈依佛门的出家人,理应不再留恋红尘,并与世俗隔绝,在庵院中与青灯、佛卷、木鱼为伴,过一种清修的生活。从明代的史料记载来看,在整个尼姑群体中,确实不乏恪守佛门规矩之人。
    这也就是说,明朝话本小说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何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今天就这个话题,做些粗浅探讨。
    我们知道,明代儒佛道三教合流思想的盛行,乃至佛教的世俗化,无疑对尼姑的清修生活造成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则是尼姑不再跼蹐于庵院一隅,而是走出庵院,进入民间,与民间闺房女子或家庭妇女结缘,进而成为民间妇女与外界交通的媒介。这样一来,尼姑在与世俗民间交往的过程中,就容易使得恋世情结日深,宗教情感日淡,进而出现了超脱佛门樊篱的“淫尼”。这是明代社会环境对宗教的不利影响,也是明代社会风气对尼姑的心境腐蚀。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首先分析明朝尼姑出家的初始原因,它是早就尼姑今后心态心境变化的基础。一般说,尼姑出家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对宗教的信仰,二是对社会、家庭、生活的失望与悲观。清初人尤侗论僧尼出家的原因道:“今日僧尼,几半天下。然度其初心,愿不及此。其高者惑于福慧之说,下者谓饥寒驱迫,不得已而出此。或幼小无知,父母强而使之,及其中道而悔,无可如何者多矣。” 他进而论述了真正的出家原因:“每见人家妇女,或丧夫,或无子,即有夫有子,而别有不得已,辄忿然出家,薙去其发。” 可见,僧尼出家,大多不是出于“初心”,而是一种被迫或无奈之举,显然缺乏纯真的宗教虔诚情感。
    在众多原因中,只要不是心甘情愿出家的,就可能对人间凡尘并未真正忘怀。故而,在出家必须过着充满清规戒律的宁静生活,充满“坚修”、“苦行”的违背人性的绝欲生活时,人间感情亲情友情往往对她们就是极大的诱惑。一旦无法抵御诱惑,最后就可能难免会出现超脱佛门清规的行为。
    清初学者尤侗指出:“夫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今使舍酒肉之甘,而就蔬水之苦;弃室家之好,而同鳏寡之衰。此事之不近人情者。至于怨旷无聊,窃行非法,转陷溺于淫杀盗之中,不已晚乎?” 尽管这番言论中,充斥着儒家传统学者之论,但也确实反映了妇女出家之后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毕竟,出家的尼姑,要真正做到抛却一切世俗的烦恼,安心沉浸于青灯念佛的生活,并不是件易事。何况人的感情又极其为复杂。因此,尼姑从出家到还俗,只有一步之遥。陈铎曾写过一首题为《尼姑》的散曲,其中云:“卸除簪珥拜莲台,断却荤腥吃素斋,远离尘垢持清戒。空即空色是色,两般儿祛遣不开。相思病难医治,失心风无药解,则不如留起头来。”可以说是她们心底里真实的写照。
    从人性的角度看尼姑成为明朝话本小说的人物,就丝毫不奇怪了。不能因此说尼姑都不好都不对。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就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