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 美国民众对肯尼迪交口称赞,为什么民众对肯尼迪的如潮好评,实际上是美国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肯尼迪个人背景及其总统风格的综合产物。 1.年轻与人心思变 肯尼迪1917年出生,29岁当选国会议员,44岁入主白宫,年轻程度仅次于因前总统遇刺而当选的老罗斯福(42岁)。直到他竞选总统时都有国会议员记得他就是那个“实际上29看上去19、穿黄褐色裤子还不把衬衫扎进去”的小屁孩。说到衬衫,后来里根因为穿西装时加了垫肩被美国年轻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可以看出60年代美国经历了何等重大的变化。 那年轻何以成为优势的呢?这就关系到上一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了。艾克在执政后期已经很是消极,他本来就不想当这个总统,当时竞选是两党力邀出山、众望所归。后来麦肯锡猖獗,人人自危,大家觉得你作为总统,还是军人出身,自然不会有人怀疑你的忠诚,但是他置若罔闻、不予理睬。50年代末的保守主义风气让很多美国人都期许一位年轻有为的新总统,以革新一代风气,扫除压抑的社会氛围。有些类似08年奥巴马胜麦凯恩:双方的政策保守或自由并不那样重要,选民认为你是新或旧才是关键。 2.帅、富与媒介。 还是要说回帅上面来。帅本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媒介时代变了。 经过50年代的物质大繁荣,美国人民就如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电视、汽车、出国旅行迅速普及,而且其平等程度远甚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中产阶级。1950年,只有11%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到了196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88%。电视媒介时代的来临,扭转了权势的获取路径——所谓媒介与权势。 肯尼迪vs尼克松是电视第一次直播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在电视上,肯尼迪目光灼灼又自信满满,而尼克松常常不敢看镜头,显得畏首畏尾。 七千四百万美国人观看了1960年9月26日的这场辩论,先前并不拔尖的参议员肯尼迪一下子成了全美偶像。这场辩论的副作用就是把下一任总统约翰逊吓坏了,他拒绝上电视;而尼克松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直到16年后才出现第二次电视直播的总统辩论。 当然,肯尼迪之所以在电视机前表现的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和他显赫富裕的出身也密切相关。有件事让肯尼迪的朋友很恼火:肯尼迪出门从来不带现金(注意,不是money,是cash),所以每次饭钱和的士费这种小钱都得朋友代付。肯尼迪也丝毫不掩盖自己的骄傲,他说:理查德·尼克松是一个没有品位的人(had no class),接着补了一刀:“这和钱没有关系。”(had nothing to do with money) 3.民权运动 众所周知,平权运动的种种成果最后是由立法高手LBJ一手推动确立的。肯尼迪执政仅三年,被称为a thousand days,内政外交成绩并不出众,最大的成就应该算是与赫鲁晓夫联手成功化解了古巴导弹危机。民权运动虽然一直在努力推动,可以说是他开的头,但另一方面,越战和太空竞赛也由他开启。 在“Battle of Oxford”中支持黑人,让他丢掉了450万白人的选票,内阁支持率也从60%下降到47%,可以看出当时肯尼迪做这些反对派声音很是喧嚣。 4.幽默感与辞令 前几任总统比如杜鲁门、艾克都是非常缺乏幽默感的粗人。杜鲁门来自密苏里州,在美国被称为骡子州,以该州人民倔强著称。杜鲁门带着眼睛,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小时候也的确喜欢给妈妈在厨房帮忙,被戏谑为“妈妈围裙上的男孩”。但是后来一战时部队遇到夜袭,其他的新兵吓得就要逃跑。突然,先前文质彬彬的杜鲁门爆发出了他的骡子州本色,用他能够想到的一切粗鲁肮脏的下流话,破口大骂他的战友。那些新兵掂量了下,觉得还是敌人比较温柔,于是又恢复了战斗序列。此为杜鲁门军功第一步,也自此他性格大变,发展出一套“粗鲁外交”。 而肯尼迪一直坚信海明威的名言“重压下的优雅”,1946年竞选国会议员,本来他老头子已经给他都打点好了,因为他之前还是个比较害羞、内向的记者,没人信他能搞政治。但是肯尼迪决定要靠自己。 他用自己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把他的哈佛同学、爱尔兰同胞、二战战友都集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竞选班底。他克服害臊,和陌生人在路边谈话,去了从未有政客去过的平民住宅,并且养成了受益一生的演讲风格:简单明了、真诚直接、决无夸饰,每次演讲前先停顿一下,加重语气的同时吸引注意力。一次某位候选人在台上对他大加鞭挞,下台后悄悄对他说:“你别放心上——这只是政治手段。”肯尼迪毫不理会,一上台就在演讲里猛烈还击(想起《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的主持人)。 他擅长自嘲解围却不失优雅,比如1960年竞选成功后被问到:“总统先生,你是怎么成为一名战争英雄的?”(How did you become a hero?) 他说:这绝对不是自愿的。他们把我的船击沉了。(It was absolutely involuntary. They sank my boat.) 5.参战与冷战形势 这里先说说肯尼迪的家世。肯尼迪的父亲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他从来对肯尼迪谆谆教诲:所有的商人都是婊子养的),35岁之前就是个百万富翁了。他母亲生了9个孩子(肯尼迪的外公是波士顿市长)。其中四个男孩,结局都不能算圆满。 有句话说肯尼迪的父亲就是把孩子当美国总统培养的。这是真的:老肯尼迪给前三个儿子Joe, John, Robert选定的职业分别是总统、记者和大法官,大儿子控制政坛,两个小儿子分别在司法和舆论上保驾护航——家天下就是这个意思啊。顺提,最小的儿子爱德华·肯尼迪后来因为跟实习生发生丑闻,丧失竞选总统的可能,但在民主党重镇麻省成为政治领袖(key maker),在他的力保下奥巴马才力压希拉里获得提名,后来奥巴马又让爱德华·肯尼迪的女儿做了美国驻日大使,算是投桃报李吧。 回到30年代,大儿子乔肯尼迪(简称乔哥)也一直表现得最好,对弟弟更是毫不客气,肯尼迪在哈佛谈一个女朋友,乔哥就拐走一个。每次肯尼迪在谈恋爱的时候,乔哥就过来说:“消失。我来。”(Get lost, Baby Brother. I'll take over.")他也确实长得帅,很多年以后,肯尼迪当时约会的一位女朋友都毫不掩饰地回忆说:”(当时乔肯尼迪找我调情)太他妈美妙了。他太他妈帅了。比那时的肯尼迪帅了八条街。如果我当时再大一点并且理解了他的意思的话……“肯尼迪愤怒了。 原本,肯尼迪背上有伤,先申请加入陆军被拒。接着托他爸找关系加入海军去太平洋开鱼雷艇(这和后来美国驻华大使老布什帮儿子安排在美国本土开破烂教练机,以避免越战上前线高下立判)。结果在1943年8月,他的PT-109遇到日军驱逐舰,被打成两半,两名部下当场牺牲,飞出的甲板又击中了肯尼迪的后背,伤上加伤。于是肯尼迪上尉问他的士兵:如果日本人追击,你们想继续战斗还是投降?他说:”你们有的成家了,有的孩子都有了。你们想怎么办?反正我是义无反顾了。“结果他们决定决不投降,游到3.5英里外的一个小岛。 整个过程花了4个小时,其间肯尼迪每划一下水,背伤就发作一次。最重要的是,他还用牙齿咬住伤势最重的一名士兵救生衣的带子,把他也救了上岛。他们在岛上过了四天,靠吃可可为生。肯尼迪保持着他”重压下的幽默感“(Humor Under Pressure, from Hemingway),直到救援船找到他们。 既然美国人对反共英雄尼克松都如此敬佩,也就不难理解对肯尼迪抱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感情了吧。而且必须考虑到60年后,冷战局势加剧,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猪湾入侵、太空竞赛、导弹代沟(missile gap)、核弹恐慌全都发生在这一段时间。这使得美国人急需一位既能安定人心,又能确保忠心为国的总统。著名主持人、麦卡锡的毁灭者、被誉为新闻学第一根灯塔的爱德华·默罗就说:“说什么你们的东西就是你们的,我们的东西就是可以商量的(Yours is yours, ours is negotiable),这种屁话不能接受。”另一个例子是美国二战后到baby boomer一代执政前,所有的总统都有参战或从事与战争有关职业的经历,美国人以为国参战、工作为荣,市政和参军在当时是两大热门职业。 1956年德州州长、后来肯尼迪的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就庄严地宣称:“德克萨斯州将它神圣的选票投给背负战争伤疤的勇敢水手——肯尼迪。” 肯尼迪后来也不负众望,在1963年第三次柏林危机发生、陆上通道已经被苏联阻截时,他飞到已经成为飞地的西柏林,在勃兰登堡门前发表演讲。要知道,一般的美国总统去西德也就在首都波恩演讲了。作结时肯尼迪说出了那句举世闻名的德语:“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以表示不退却的决心,而此时,墙后就是苏联的坦克(之前因为东德士兵要求检查美国外交官证件苏美而发生过武装对峙)Ich bin ein Berliner 24年后,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会场,同样的摆设,里根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吧!戈尔巴乔夫先生,拆毁这道墙吧!”谁也想不到的是,再过三年,柏林墙被拆除,冷战结束。 6.遇刺与肯尼迪情结 肯尼迪的一生说是一个传奇确乎不为过,也难怪成为青年人之精神偶像。 他1937年读哈佛时放暑假,和普林斯顿的同学一起去欧洲游玩,结果在科隆发现道路质量极高,而车非常少,从而联想到道路的军用潜力、德国正在备战。后来等到他学完国际政治专业写毕业论文时,他写出了《英国为何沉睡》(当时他的父亲已经是驻英大使,他可以接触到很多高层),这本书卖了八万册,给他带来四万美元的版税收入,他买了一辆别克,然后把剩余的钱捐献给英国遭受轰炸、严重损毁的小镇普利茅斯了。 肯尼迪遇刺后,灵柩运回来的路旁,他最小的儿子也在默哀迎接的人群中。没有人教他,这个小孩自己走上前,歪歪扭扭地学着人们敬了一个军礼。 从此,肯尼迪最终作为一个偶像(icon)永远定格在了美国人国民记忆中。 对上文中讲的海军参战经历,肯尼迪保持低调,总有人想把他那段经历拍成电影或者写成书,肯尼迪都拒绝了。但在家里,这让他成了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成员。乔哥很不服气,加紧申请加入空军,前往伤亡率远高于太平洋战场的欧洲,并主动承担最危险的任务——驾机轰炸希特勒的最后法宝,V1飞弹。 一年后,乔·肯尼迪,哈佛大学法学院优异毕业生,美国飞行员,在袭击德国V1火箭发射井的行动中丧生,年仅29岁。 以及,后半生中,肯尼迪的背伤反复发作,一直无法解脱,直到遇刺。 而后来被反战学生骂成“婴儿杀手”的LBJ,二战时也是主动请缨,被特批调往一线,驾驶鱼雷轰炸机。 每次我看到这儿,都会想起那句"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不敢带一丝戏谑,只有肃然起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