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在《天演论》中,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人物生平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今福建 候官县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1866年(同治五年)严复父亲病逝,学馆中辍,严复放弃走科举“正途”。 1867年(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改名宗光,字又陵。 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 1872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选用道员资格,改名复,字几道。 1877年3月(光 绪三年二月)赴英 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忘年交。 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 1880年(光绪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所属驾驶学堂“洋文正教习”,学生中有后来因辛亥革命而出名的黎元洪。 1889年(光绪十五年)报捐同知衔,以知府选用,派为北洋水师学堂会办。 1890年(光绪十六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但因与李鸿章不合,有意退出海军界,另谋发展。 1891年10月8日(光绪十六年)严复获得候选道的官衔。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 海创办的《时务报》。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9月《国闻报》因报道戊戌政变的详情,被清政府勒令停办。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离开天津,避居上海;参加汪康年、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创办名学会,讲演名学。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 1904年(光绪三十年)辞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一职,回到上海。 1904年冬发生开平矿务局诉讼事件,被邀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交涉。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 山由美 洲到达英国,特意去拜访严复,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 回到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复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校长;被安 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恩铭被刺,严复离开安徽师范学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北京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 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 1910年1月17日(宣统元年十二月七日)清廷赐予文科进士出身。 1910年(宣统二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1年(宣统三年)创作大清国歌《巩金瓯》。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 1913年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 1914年1月26日被举为约法会议议员;后被任为参政院参政。宪法起草委员。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严复避祸于天津。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严复天演论 《天演论》是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的讲演稿,严复翻译。主要讲述了宇宙过 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 严复以“信、达、雅”三条为翻译标准,其翻译的《天演论》《论自由》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外文化关系史不可多得的好书。这些书已绝版多年,近期才少有出版。 鲁迅说: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严复信达雅 何谓“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人物评价 社会总评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己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己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结。虽然研究严复的论著已为数不少,但相对于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而言,还远远不够,尚待学界进一步挖掘材料、变换视角、革新思维,做出更为全面公正的评判。 名家点评 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 梁启超称赞严复“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 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胡适称赞“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