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程潜(1882.3.31~1968.4.5),字颂云,1882年生于湖南醴陵官庄。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任湘军都督府参谋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部长。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68年4月5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湖南省醴陵县北乡长连冲村人。1882年3月31日(清光绪九年二月廿三日)生于一个耕读世家,祖父程兰林,祖母王氏;父亲程若凤,母亲钟氏。钟氏生子女五人,三子依次叫衣庆(吉如)、衣斯(昭如)、潜(月如),两女叫德贞、细贞,程潜最小。 九岁入私塾,十六岁通过童试成秀才。 十八岁(1900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开始了解中外时局后,决定放弃科举之途,弃文习武。 1903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武备学堂。 1904年通过考核被保送留学日本,在日本结识黄兴、宋教仁、李烈钧等人,开始倾向革命,并组成革命同志会。 1905年程潜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与孙中山面谈即成为孙之追随者。程潜同时加入以军人学生为主的丈夫团。 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 1908年底毕业后后回国,到四川训练新军。1910年任第十七镇参谋官。 1910年任新式陆军陆军第十七镇参谋官。 革命反袁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程潜到武昌,助黄兴指挥炮兵反攻汉口。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任湖南军事厅长。 1913年二次革命时组织讨袁,但旋即失败,湖南取消独立,程潜逃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期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程潜反对入党方法而未加入。 1913年3月13日,长沙发生退伍军人围攻都督府事件,湖南军事厅长张孝准辞职,3月15日程潜接任湖南军事厅长。 1915年袁世凯洪宪帝制后,程潜赴云南加入护国战争,受蔡锷命为湖南招抚使,到湖南召集其旧部反袁,被举为护国湘军总司令,驱逐湖南督军汤芗铭。 1915年2月11日,李根源、林虎、程潜、熊克武、张孝准等人发表通电反对“二十一条”。 1915年11月5日到上海,说服杨玉鹏、廖湘芸回湘西宝庆组织反袁力量。 1916年2月1日唐继尧任命程潜为护国军湖南招抚使,3日程潜带领一营部队启程回湘,23日到贵阳见刘显世,27日离贵阳向镇远进发,3月7日到达镇远。 1916年3月23日,程潜由新晃县出发,向靖县行进,经天柱县于25日抵达靖县,建立护国政权,召集旧部策动反袁驱汤,很快编就了三旅部队。 1916年4月10日止,湘西地区除常德、桃源、沅陵、辰溪、古丈、麻阳6县因驻有袁军未能响应外,其余21县都已宣布独立反帝反袁。 进入中央 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程潜联络旧部支持,被任为湖南护法军司令,在湘南大败南下进攻广东之北洋政府部队,一度进攻至长沙。后因与谭延闿之争,再被迫离职。 1920年孙中山第二次在广州护法,程被任为陆军次长。在第二次护法时的北伐,与陈炯明冲突中皆支持孙中山,因而颇受器重。孙中山得以于1923年回广州第三次护法,亦得助于程潜平定广州。程更曾在广州建立军校,自任校长培养军事人材。 1923年3月2日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政部长。 1923年8月23日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法裁判官。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隆重开幕,程潜作为湖南代表与会 1924年4月孙中山任命军政部长程潜兼校长,1925年1月12日程潜率师长驱直入,进驻韶关马坝。 1926年1月6日,国民党政治委员会议决定程潜任第六军军长。 1926年1月16日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继续执行孙中山先生确定的“三大政策”。 1926年遂毅然改变原截断南浔路的战略计划,命令第六军第十九师转向生米街兼程前进,暗袭南昌。 1927年1月1日在南昌参加军事善后会议,10日程潜继贺耀祖为九江卫戍总司令。 1927年1月25日蒋介石以程潜为中路军江右军总指挥,率第二、第六军及独立第二师由赣北进取南京,2月8日抵秋浦。 1927年程潜遭李宗仁突然扣押,电中央谓“程潜素行暴戾,好乱成性,西征后更飞扬跋扈,把持湘政,本日特别会议议决将程潜暂行监视,请即明令免其本兼各职”,被拘禁于汉口,23日中央政治会议议决程潜免职,“听候查办”,第六军群龙无首,内部矛盾迭起,部队迅速分化。 1927年6月23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通过决定,程潜先行停止中央执行委员职权,1927年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追认中央常会对程潜的决定。 11月24日程潜获释,自汉口到上海,2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下令解除对程潜的监视,免于查办,30日程潜及其夫人出武汉政治分会,乘汽车回紫阳里私寓。1927年12月4日国府明令“程潜免于查办”,但行动的自由仍被控制,此后寓居上海,常借诗词发泄,消磨岁月。 1929年3月,蒋李反目,桂系孤立无援,被蒋介石逐回广西,程潜仍以大局为重,从民族存亡出发,以德报怨,奔走其间,力主对桂和平解决。 1931年12月28日,程潜受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邀,重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35年11月22日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2月2日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2月18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再入军政。 1936年1月11日任为陆军上将,叙第二级。 1936年11月12日给与一等宝鼎勋章。 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于西安,中央常务会议及政治会议决议加推程潜等六人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各系谋求和解,程潜方再被选为政府委员,中央执委。 1935年升任二级陆军上将,任总参谋长。 七七事变后指挥平汉路抗日,1938年起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曾指挥兰封会战等大战役。6月,炸开开封花园口黄河大堤。同年底,改任天水行营主任,驻西安。 1940年调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至抗战胜利。 战后程潜任武汉行营主任,掌管华中军政。 竞选失败 1948年3月参加副总统选举,最后放弃,所得票改投李宗仁,令蒋介石支持的孙科未能当选。之后武汉行营取消,由桂系白崇禧出任华中剿总代替。程改为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但仍集湖南军政大权。 和平起义 1949年1月,蒋介石在压力下下野,桂系上台,李宗仁代任总统。同年4月国共和谈失败,解放军渡过长江,湖北亦失守。7月22日,程潜、陈明仁派出代表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8月3日,长沙市民组成长沙各界迎接解放筹备会,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到会有53个单位的各界代表和民主党派多人。当晚,国民党湖南党、政、军有关人员集会,决定接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4日,程潜、陈明仁率湖南保安部队及国民党第一兵团全体官兵在长沙举行起义。5日,湘中和平解放。中共领导对在长沙起义的程潜、陈明仁委以重任。 1949年1月程潜派人与中共秘密联系,对中共提出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认为除了“战犯”一条外,其他各条均可接受,此后他下令停止征兵,减少征粮,又相继分批释放政治犯,但仍对列名于战犯心存疑虑。 1949年5月程潜签署了《起义备忘录》,7月11日得到毛泽东的亲笔回信。 1949年8月1日程潜以个人名义发出和平通电,3日程潜与林彪之代表李明灏签订《长沙和平协定》 1949年8月4日与陈明仁领衔发表湖南“和平起义通电”,国民党宣布开除程潜党籍 1949年9月29日程潜任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新中国时期 1952年3月14日被任命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2年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动工,6月20日竣工,程潜倾注了不可磨灭的智慧和心血。 1954年9月27日当选为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28日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2月起为全国政协常委。 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代表举行会议,选出了参加全国议会联盟的人民代表团执行委员会,彭真为主席,程潜等为副主席。9月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3月5日被选为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1月开始出访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程潜为副团长。1958年2月起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58年7月任湖南省长。12月4日,民革中央举行四届一中全会,程潜被选为副主席。 1959年4月任第二届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2年1月19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在政协礼堂举行集会,谴责美国肯尼迪政府迫害美国共产党的暴行,集会由民革副主席程潜主持。 1962年3月,程潜自告奋勇地以双重身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到全国各地视察工作,广泛接触各阶层群众,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实地调查所得,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 1965年1月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晚年生活 1966年9月,周恩来拟定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程潜列名其中,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点保护,没受到冲击。 1968年1月,程潜在家中摔成骨折后住进北京医院。4月9日由于肺炎引起大量出血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七岁,周恩来立即到程家悼念。4月12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八宝山举行程潜追悼会。 人物评价 颂公搞了几十年,几起几落,始终没有被打倒,不简单。——毛泽东点评程潜。 程潜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卓越领导人,是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彭真 深郁而永扬,无异阮嗣宗。风华而天秀,实与大谢同。赵叟非谀者,评语出至公。良由所立大,风操劲且崇。典雅而敦厚,进退为世隆。英华掞积久,豁尔能贯通。谁知三军帅,诗亦一代雄!——赵朴初为《程潜诗集》题记。 程潜同志一生不断前进,从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投身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他走过曲折迂回的道路,终于找到了光荣的归宿,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爱国的、革命的一生”。——屈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