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廷玉(1672-1755),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死后配享太庙。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 人物生平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父康熙朝大学士张英。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雍正元年(1723年)升礼部尚书,次年转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 三年(1725年),署大学士事。四年(1726年),晋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并兼充康熙实录总裁官。 六年(1728年),转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雍正七年,加少保衔。同年,因西北用兵,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与怡亲王胤祥、大学士蒋廷锡董其事。 雍正十一年(1733年),长子张若霭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惊惧失措”,请求皇帝降低其子的名次。遂改为二甲一名。 乾隆十三年九月,文颖馆修成《御制诗集》,进呈御览。乾隆帝翻阅时发现有错别字,勃然大怒,遂命将大学士、文颖馆总裁官张廷玉等三人“交部议处”。这是乾隆理顿张党之始[2],因为当时有“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之说。福格《听雨丛谈》卷四载:“丙辰一科,刘纶荐自张廷璐,而拟试题出于其兄大学士张廷玉之手,刘又年甫逾冠,一时未录未荐之士,乃谓出于宿构,造作歌诗,要之公道具在。” 乾隆十四年,张廷玉请求退休,说“以世宗遗诏许配享太庙,乞上一言为券”,乾隆同意。但张廷玉未亲至宫门谢恩,仅让次子张若澄代为谢恩,引起皇帝不满,“降旨切责”。张廷玉疏请罢配享治罪,自言“年衰识臀,衍咎自滋,伏乞罢臣配享,并治臣罪。”。同年七月,张若澄续妻之父朱荃被人参奏隐瞒母丧消息,“匿丧赶考”,此案牵连张廷玉,乾隆下令张廷玉尽缴历年颁赐诸物,乾隆十五年八月,又命钦差大臣德保查抄其在京住宅。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去世,乾隆命仍遵雍正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赐祭葬,谥文和。 张廷玉怎么死的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同意张廷玉辞官,命待次年春天舟行回乡,并制诗三章赠张廷玉。随后张廷玉入谢时触怒乾隆皇帝,降旨切责。廷臣请夺张廷玉官爵及罢配享,诏许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退休,仍配享。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归,激怒了乾隆皇帝,于是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张廷玉,命其自审应否配享。乾隆帝用大学士九卿议,罢配享,免治罪。随后归去。后来又因四川学政编修朱筌坐罪,命张廷玉尽缴颁赐诸物。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卒于里第,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葬于龙眠山,乾隆最终仍遵遗诏,命配享太庙。 历史评价 张廷玉在任期间的主要工作在于担任皇帝的秘书,对清廷政治制度的贡献是完善了奏折制度与军机处的运作规则。与其他直接处理政务的大臣不同,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张廷玉的具体事绩。张廷玉的办事能力强,应是事实,清史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西北用兵时,“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傍晚回家,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雍正帝曾称赞:“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汪由敦称“雍正以来数十年间,吏治肃清,人民安乐……张氏从容坐而论道,享极盛之世……那么张氏的慎密周详,略可想见也。”。雍正十一年(1733),张廷玉回乡祭祖,雍正赠玉如意,祝他“往来事事如意。”又赠《古今图书集成》2部,当时只印64部。又着“所过地方派拨兵弁护送,并文武官员迎接”。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黄庭坚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雍正亦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雍正末年,张廷玉回家省亲,皇帝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雍正皇帝临终,命其与鄂尔泰并为顾命大臣。乾隆朝,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乾隆说他:“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死后配享太庙。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