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干铎(1903—1961),湖北人,林学家,学林教育家,中国当代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之一。生于1903年4月10日。父干健书,民国时代曾任最高法院推事,为政清廉,崇尚俭朴,干铎自幼受家庭影响,生活朴素,勤勉好学。1918年中学毕业后,考人湖北省立外国语专门学校,攻读德语,1923年毕业后,转读于北京大学外语系。两年后考取湖北省官费留学生,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实科。三年修业期满,在日本农林省目黑林业试验场从事研究工作。1932年回国,继续在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攻读。1932年去湖北省,历任省建设厅技正、襄阳林场场长等职。1938年后,在湖北农业专科学校、中央大学等高等学校从事林业教育事业。1953年干铎任南京林学院林学系主任,1956年任副院长。1956年赴苏联考察高等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工作。1959—1960年从事编著工作和负责《辞海》林学类修订工作。1969年8月7日病逝于黄山。 人物生平 1903年4月10日生于湖北省广济县。 1923年毕业于湖北省立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院林学实科。 1929—1931年在日本农林省目黑林业试验场从事研究工作。 1932年从日本回国,继续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就读. 1932-1941年任湖北省建设厅技正、主任,襄阳林场场长,湖北农业专科学校(后改为湖北农学院)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1—1949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 1949年任中央大学校务维持委员会委员。 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秘书长。 1953年任南京林学院林学系主任。 1956年任南京林学院副院长。 1961年8月7日逝世于安徽黄山。 干铎与水杉 水杉的发现曾轰动国内外。 1941年10月,国民政府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干铎教授由湖北恩施至四川万县(今属重庆),途经谋道溪(亦称磨刀溪。1955年12月20日划归湖北利川)时,偶然发现路旁一株高35米,胸径2.5米当地人俗称“水桫”的参天古树,引起极大的兴趣,经观察并不认识。次年转请万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杨龙兴采得枝叶标本带回研究所(标本遗失)。1943年7月21日中央林业实验所的王战根据杨龙兴提供的信息在磨刀溪采集到一小枝水杉和两个果实标本,经研究为其定名为“水松”。1945年王战托吴中伦把其中一号标本送给中央大学森林系树木学教授郑万钧鉴定,郑万钧认为不是水松,而是一新属新种。因王战采的标本不理想,1946年2月和5月,郑万钧又两次派其研究生薛纪如去磨刀溪采集到有花与幼果、枝叶的水杉标本(模式标本)。其间,郑万钧把一些水杉标本寄给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教授胡先骕博士,胡先骕在傅书遐的帮助下鉴定出水杉属于日本学者三木茂先前发表的化石。因薛纪如所采标本仍有不完善处,1947年秋,郑万钧又派助教华敬灿去采集标本,据说华敬灿动身前曾向干铎咨询过去磨刀溪路线和大水杉树的情况。最后胡、郑二人联名于1948年5月15日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编)》第一卷第二期中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一文,从而推翻了水杉在世界上早已灭绝的定论。随之在南京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中国水杉保存委员会”,同年7月,筹设“川鄂水杉保护区”。从此,生长于利川深山幽谷之中,一举成名,被誉为“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国宝”,利川也因此成为“水杉之乡”。 据说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后来科学家们在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水杉化石,由于某种原因,均被误认为是红杉或落叶松化石。直到1941年,日本三木茂教授经过研究和鉴定这些化石,才建立了水杉这个古植物新属。现利川现拥有水杉母树5746棵,每年产籽1000公斤左右。 人物评价 干铎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虚心地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对于所承担的课题,能悉心研究,探索求新,因而取得了较高水平的成果。 干铎知识渊博,不仅对森林经理学有很深的造诣,对林学的其它分支学科也有坚实的功底。特别是对于森林经理学的专业基础学科——树木学、测树学等具有独到的见解。干铎不仅敏于观察,而且勤于思考,注意研究森林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959年《辞海》开始修订,南京林学院负责编写林学类部分的词目,干铎担任这一分科的主编工作。他召集院内负责编写各分支学科的人员,就词目的选择、释文的撰写进行商榷和指导。1960年初稿写就后,由干铎携去上海,按照《辞海》编写的要求,即“政治性、科学性、通俗性、知识性、正面性、稳定性”,对所选词目进行增删修改,各学科之间又进行统稿。他从上海编辑《辞海》回宁时,兴高采烈地对人说:“我深切体会到我国科学文教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突飞猛进,这是我们知识分子在解放前所梦想不到的。”上海《辞海》编辑所从报上获悉干铎教授逝世的消息后,发来唁电,感谢“他以谦虚踏实,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负责修订辞海林学类二稿,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干铎去世后,由马大浦等人完成他未竟的林学分科辞目的编撰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