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黄子卿(1900—1982),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从事过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和溶液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曾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并在溶液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他毕生从事化学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培育人才。他是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黄子卿从事高等学校化学教育55年,讲授过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统计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等。他讲课一丝不苟,立论严谨,循循善诱,使学生终生不能忘怀。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黄子卿非常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作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授,黄子卿一直认为化学教师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培养人才,一是发展化学科学。前者是教学,后者是科学研究。黄子卿于1956年出版了《物理化学》。该书是我国这个领域第一部教科书。 人物生平 1900年1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1919—1921年在清华留美预备班学习。 1922—1924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24—192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25—192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28年3月—1929年6月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助教。 1929—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1934年6月—193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热力学温标研究,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5—193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1937—194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 1941—1943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八、九、十届理事会理事。 1945—1952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其中1948年至1949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客座教授。 1951—1982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二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52—1982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2年7月23日病逝于北京。 黄子卿与物理化学 黄子卿从事高等学校化学教育55年,讲授过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统计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等。他讲课一丝不苟,立论严谨,循循善诱,使学生终生不能忘怀。 黄子卿于1956年出版了《物理化学》。该书是我国这个领域第一部教科书。针对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具体到抽象的编排次序,为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长期被选为这门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综合讲授溶液理论课的经验和长期从事溶液理论研究的成果,并不断以世界溶液理论最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黄子卿撰写了《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及《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等两本专著。前者的修订版获国家教委颁发的1988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黄子卿非常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他认为物理化学虽然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它和各门化学一样是实验科学。他谆谆教导学生,要重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工作,要一丝不苟,严格可靠,否则可能得出荒谬的结论。 作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授,黄子卿一直认为化学教师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培养人才,一是发展化学科学。前者是教学,后者是科学研究。他告诫他的学生,要教好书,不然误人子弟。但不能光当教书匠。不作科学研究在科学上就会落伍,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人物评价 西南联大化学系三年级的重点课程是“物理化学”,由黄子卿讲授。一位在西南联大听过黄子卿讲课的学生曾这样写道:“老师谆谆善诱,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客观地分析事物,不断重新检验已被接受的结论并探讨新的思路。蒙教诲已39年,而学生脑中印象清晰如昨。记忆中老师穿着蓝布大褂,戴厚黑边框眼镜,正在昆明新校舍破旧的泥墙教室中作精彩的理论化学讲演,使学生居然暂忘饥饿与困苦,而对大自然一心向往。”这也是对黄子卿的教学风格和水平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