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余秋里别名狗娃子、独臂将军,是我国开国中将,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参与过著名的“百团大战”、保卫延安、大庆石油会战等。余秋里将军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我国经济工作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位,为新中国付出所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民国三年(1914年)11月15日,余秋里生于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敦厚镇坪里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该村私塾读书两年,粗识文墨,有善心,常为老人揉背。 土地革命 民国十八年(1929年),余秋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十八年(1929年),余秋里参加江西省吉安县农民暴动,后任吉安赤卫队大队战士、分队长、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余秋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吉安永阳军事部工作。在横江渡以西的七里坪战斗中头部负重伤。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余秋里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曾在红军大学第四分校学习,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二连指导员,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作战。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8月,余秋里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时,任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余秋里红2军团第6师第18团总支书记、政治委员,参加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参加长征。在长征中,曾率部担任红2军团前卫,在贵州威宁县则章坝掩护军团西进的战斗中负重伤,仍坚持北上,中途截去左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余秋里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起,余秋里任中共中央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120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120师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余秋里率120师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平、津、保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余秋里奉命率独立第3支队开赴晋西北,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11月,他主动要求将第3支队缩编为第358旅第8团,将多余人员补充到兄弟部队,自己任政治委员、团长,率部在冀中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余秋里率领率120师358旅第8团开赴宁武地区,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开辟和创建了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日,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延安。余秋里又率部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在驻防期间,第8团与其他部队一起开展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余秋里任120师358旅政治部主任,经常深入连队,了解情况,注意发现典型,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取得了很好成绩。在大练兵活动中,他提倡能者为师,选拔战士中的射击能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担任教员,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训练质量。余秋里总结和推广“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练兵方法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指出,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余秋里任晋绥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8月,余秋里升任第358旅政治委员。余秋里和黄新廷率358旅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连续攻克孟门、柳林、离石等城镇,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余秋里抗战八年,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随后,他原所在的第8团部队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贺龙高兴地说:“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余秋里任晋绥野战军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保卫延安、西北三战三捷、出击陇东、收复三边、围攻榆林、沙家店、清涧等重要战役战斗。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冬,率先运用诉苦和三查方法领导全旅新式整军运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先后参加解放黄陵、宜君、旬县、邠县、凤翔、宝鸡、渭北、荔北等战役战斗。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一师政治委员,6月起任第一军副政治委员。9月,青海解放后,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 建国之后 1950年1月起,余秋里任中共川西区党委委员、常委。 1950年10月起,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 1951年起,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1952年2月起,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 1954年12月至1955年9月,任解放军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 1955年9月至1957年5月,任人民解放军总财务部部长。 1955年1月至1957年5月,任总财务部党委书记。 1957年5月至1958年3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党委第二书记。 1958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与几万大庆人共同战斗,按照毛泽东思想和党的优良传统,组织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为中国根本改变依靠“洋油”过日子的情况,为国家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会战中,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发现、宣传和培育了先进典型“铁人”王进喜。 1958年5月至1965年2月,任石油工业部党组书记。 1959年9月,在大庆地区发现石油资源以后,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 1964年12月至1970年6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领导中央“小计委”工作。 1966年9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决定由他和谷牧协助国务院领导抓经济工作。 1970年6月至1975年1月,任国家计委革委会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5年1月至1982年5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75年1月至1980年3月,兼任国家计委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党组书记。 1977年8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9年3月起,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 1980年2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0年3月至1982年5月,兼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任国务委员。 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其间:1982年10月起任总政治部党委第一书记、书记。 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99年2月3日11时2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余秋里子女 子女:余元元(长女)、余晓霞(二女)、余浩(儿子)、余晓虹(三女)、余晓阳(小女) 余秋里对大庆的评价 会战刚开始,面对1200多平方公里的长垣地下情况不清楚的矛盾和困难,油田领导按照“两论”思想,强调在勘探中,要老老实实,尊重自然规律,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 1960年4月9日到11日,石油部党组在安达县召开第一次大庆油田技术座谈会,余秋里和康世恩轮流主持会议。开会第一天,主任地质师张文昭代表一探区汇报葡萄花的地下情况。他们根据已掌握的资料,编制了一张极大的地质预测图,并以红、黄、蓝三色区别油、气、水三类不同井情况。由于第一手资料取得不全不准,技术人员和探区领导都解释不清楚红、黄、蓝之间的内在关系。 “我们搞天然油已经10多年了,光在地面戳窟窿,不把地下情况搞清楚,吃了多少亏?要知道,油田勘探同战争中火力侦察一样,必须了解‘敌情’,重视地下,狠抓第一性资料,必须把地下油层搞得清清楚楚。这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坚持不坚持辩证法的原则问题。”对此,余秋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在部党组领导的启发下,与会人员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油田勘探、开发中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在大庆会战中,一定要把取全取准资料放在首位,作为认识油层、制定科学勘探开发油田的依据。 经过大家讨论,由李德生、童宪章等人归纳,总结出每打完一口井,必须取全取准的“20项资料和72项数据”,并要求在测井记录中做到“四全四准”。四全是:录井资料要全,测井资料要全,取芯资料要全,分析化验资料要全。四准是:测量压力要准,油气水计量要准,各种仪表要准,各种资料样样准。 1960年,大庆油田会战8个月,共钻探井91口,取芯3381米,其中油层378米;井壁取芯9181颗;砂样122819包;电测曲线长3200公里。为搞清油气储集规律,技术人员在木板房里,对大量资料进行上百万次分析试验和1700多万次地层对比。这么多的资料,在中国钻探史上是没有过的,对正确认识大庆长垣的本来面貌、核算油田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改变了过去靠少数资料加以推论,确定油田情况的做法把大油田快速拿了下来。 “好嘛,我看这个工业,就要这个搞法。向你们学习嘛!要学大庆嘛!”余秋里侃侃而谈,讲了3个多小时,毛主席兴致勃勃,插话20多次,还没有听够。大庆石油大会战是余秋里在和平时期“用思想来打硬仗”的经典之作。这一仗的经典和精彩程度,是无人可比拟的。 人物评价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余秋里,现在已经成为大知识分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贺龙:在晋绥军区高级干部中,真正了解兵的是余秋里。他能讲出来。他这次没有到会,应该向他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贺龙:贺炳炎和余秋里两人都是一只胳臂,刚来冀中时没有几个人,可是他们东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打得很硬嘛!敌人听见‘一把手’的队伍来了,离得老大远,就吓得溜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一纵三五八旅余秋里能深入群众,反映群众意见,具体解决问题,在诉苦运动中起了带头作用,工作生动,成绩很大。 新华社:余秋里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