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苏静别名苏孝顺,出生福建省漳州市,1932年从缅甸回国参加游击队,1936年加入中共。苏静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为长征胜利、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平型关战役等贡献力量,于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苏静长期作为林彪的下属,九一三事件后自然受到牵连,1997年,苏静中将病逝北京。 人物生平 苏静(1910-1997),曾用名苏孝顺,福建省海澄县六口碑村(今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内溪村碑头社)人。 早年赴缅甸谋生,1932年回国参加海澄县红军游击队,同年转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参谋、科长等,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率侦察部队前出收集情报,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师司令部科长、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战时工作委员会公安处副处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和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教育处处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和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作为我军代表进入北平同傅作义的代表及傅本人进行谈判,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特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任总参军务部部长期间,为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文革”期间调到铁道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做领导工作。苏静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7年11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苏静将军几个子女 苏静将军的女儿苏晓晴。 苏晓晴女士在故居向大家简要介绍、回顾了父亲的戎马一生,并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对家乡父老的感激。 苏静与林彪 苏静参加革命后,长期在林彪手下工作,和林彪的关系当然也不一般。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被国军误伤,当时就是苏静将林彪扶下马靠在了路边。解放战争后期,由于苏静的出色表现和林彪的赏识,苏静又担任了第四野战军的副参谋长。 解放后,苏静家离林彪家只有一条街之隔,步行也顶多十几分钟,然而苏静到林彪家也只去过两次。 林彪在“九一三事件”后,苏静成为理所当然的审查对象。周恩来总理亲自就苏林关系向苏静问话:“你就去过林彪家两次?你夫人和子女就没有去过林彪家?”苏静回答道:“据我所知,他们都没去过。”周恩来经查证,情况完全属实。 但是为了整倒苏静,江青等专门罗列了苏静的一大堆材料送到毛泽东那里。苏静自认为心底无私天地宽,一向寡言少语的他反而在批林批孔的大会上索性高声喊道:“我与林彪的关系最密切!” 苏静此时的声明无异是引火烧身。奇怪的是,苏静的言行,更让人感到他人品的伟大,毛泽东也觉得此人敢讲真话,人品可贵。李先念则感叹地说:“过去我们对苏静同志也不了解,只知道他给林彪当过副参谋长,现在一查倒成了好事,我们反而对苏静同志了解得更清楚了。”也有好心人为苏静捏了一把汗,苏静不以为然。他心里清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苏静将军故居 苏静将军故居,位于漳州市龙海市海澄镇内溪村碑头社(旧称六口碑社),旁有株百年老榕树。故居始建于1850年。占地面积323平方米,建筑面积184平方米。坐北朝南,四房一厅(前后房),砖木结构,屋顶是闽南风格的燕尾屋角。 龙海苏静故居修缮工作已于2010年开始,按照文物修缮“修旧如旧”的原则,全部按苏静将军当年生活的样貌还原。 人物评价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苏静:“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红一方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奉命为开路先锋。当时的军团长为林彪,政委是聂荣臻,苏静虽是军团的一个小小侦察参谋,却是先锋中的先锋。 苏静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战争年代,他南征北战,功绩显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为加强我军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一生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平易近人,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品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