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张春桥凭借什么得到毛泽东的赏识 毛泽东看中张春桥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张春桥       1938年,张春桥在全国抗日高潮中奔赴延安,并于同年入党。此后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一直做到《晋察冀日报》和《石门日报》的主编。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既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也没有什么显著的劣绩。但有一件事对张春桥后来的发展很有影响,这就是张春桥得到了柯庆施的赏识,当时柯庆施任石家庄市市长,就把张春桥调到市府当秘书长。 1949年建国后,张春桥到上海工作。1954年陈毅调中央当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柯庆施调上海当一把手,张春桥从此步步升迁,历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等职。实际上是柯庆施的大政治秘书。他结识了江青也是由于柯庆施的介绍。柯庆施于1965年4月病逝后,江青便成为张春桥的最大靠山。
    使张春桥全国闻名的一件事,并不在于他的职务,而是他1958年写的一篇题为《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的文章。众所周知,首先提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是毛泽东。他在1958年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争职位,争级别,要加班费,脑力劳动者工资高,体力劳动者工资低等等,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残余,按劳分配也是资产阶级法权。并肯定过去解放区的供给制,批评建国后实行的工资制,认为这些都不利于发扬共产主义精神。
    柯庆施把毛泽东的讲话传达给张春桥,于是,张就赶快写出这篇文章,发表于《解放》半月刊1958年6期。张文先是引证了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中肯定红军实行供给制的一大段话,强调这是“共产主义的供给制,保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供给制”,也是“人们喜爱这种表现一种平等的相互关系的生活制度”。他批评“攻击供给制不能刺激生产积极性的人们,实际上就是要用资产阶级等级制度的礼、法来代替无产阶级的平等关系”。
    他认为,这些人要刺激的,“并不是刺激了生产的积极性,而是刺激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积极性,刺激了铺张浪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积极性,刺激了脱离群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积极性,有些最不坚定的分子就堕落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贪污腐化分子”。这篇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思想理论界的关注和争论。
    此事很快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张春桥文章的基本观点也就是毛泽东北戴河会议讲话观点的复述和阐发,因此,自然引起毛泽东的好感和肯定。1958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转发了张春桥的文章,并发表由毛泽东亲自修改过的编者按。按语说:我们认为,张文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有一些片面性,就是说,对历史过程解释得不完全。但他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引人注意。文章又通俗易懂,很好读。
    这样,就使这篇文章非同一般了,不仅扩大了张春桥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成为张春桥以“无产阶级理论家”自诩的一个重要资本。这篇善于辨别风向、投其所好的文章,就成为张春桥后来受到毛泽东信任和重用的关键一环。
    当柯庆施告诉他,按语是毛泽东写的,张春桥受宠若惊了。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他,那一天晚上在家里多喝了几盅,兴奋得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踱着。他把毛泽东的按语,一字不漏地全背了下来。他在反复回味着,“张文基本上是正确的”,“他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它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且“文章又通俗易懂,很好读”……领袖的一连串赞语,怎不使张春桥兴奋不已?他意识到,从此毛泽东的脑海中,留下了“张春桥”三个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