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德怀贺龙 彭德怀为人直脾气,表达不满毫无顾忌,所以跟很多人关系都不好,被批斗的时候很多人都站出来批评他。庐山会议时,同为元帅的贺龙等人也狠狠骂他。 彭德怀与贺龙的恩怨 九大元帅中彭德怀与贺龙相识最晚,直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时,双方才第一次见面。但彭贺关系一开始就不太和睦,这大概跟性格有关。贺龙经历比较传奇,他绿林出身,25岁就当上旅长,还当过南昌起义总指挥,为人开朗豪爽,用今天的话形容就是比较阳光,而且好吃好喝好玩,喜欢享受,旧军队作风残留不少。彭德怀则出身贫寒,历尽艰辛,受过严格的军校教育,个性严谨,吃苦耐劳,不苟言笑,党性极强。这样的人对于匪气侠气豪气并重的贺龙自然看不惯,是不是有点仇富心理也未可知。此外还有一件事据说也让彭对贺不满,就是段德昌之死。段是彭的入党介绍人,革命引路人,又是洪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彭对段非常敬重。段后来被夏曦杀害让彭非常气愤,而贺龙在段被杀问题上态度有些暧昧,他虽然没有赞同夏曦所为,但至少反对不力,这让彭德怀也很不满意。抗战爆发前夕,二方面军曾发动了一场反军阀主义斗争,是由彭德怀具体操作的,挨批者是二军团四师师长卢冬生,但实际上批的是贺龙,卢冬生挨批后撂挑子不干去苏联了,而贺龙坚决不走,他说除非上级下命令调他走,反他是坚决反不走的。不久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此事才不了了之。不久,又发生了三王反贺甘泗淇送信事件,甘泗淇他们认为贺龙政治上不成熟,希望他到苏联学习。毛泽东后来在庐山会议上说过:延安时期,彭德怀曾向他提出要调贺龙到苏联进修,说明彭对贺很不信任。这说明甘泗淇等人行为背后是彭德怀在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接管了贺龙的老部队,贺龙很大度的接受了,但心里恐怕并不舒服。庐山会议上,贺龙对形势的看法跟彭德怀也不大相同,不认为像彭德怀说得那么严重。但他在发言中的一句话很厉害,他说“我记得彭总在火车上曾说过:‘如果不是中国工人、农民好,可能要请红军来’。”这句话显然让毛泽东为之动心。庐山会议后彭德怀下台,贺龙升为军委第二副主席,这颇能说明一些问题。 彭德怀为什么取代贺龙成一野司令? 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贺龙志得意满,率军出动,首战大同不下;随后,和聂荣臻联手,准备进攻大同同时打援。 可是这时候,军事素质不行的特点暴露无遗,关键时刻,在卓资山搞会师庆典,傅作义的援军趁机猛攻,在大同集宁战役中,贺龙惨败。 这时,西北压力太大,胡宗南部有20多万人,西北野战军只有2万,大家对贺龙无信心,所以换上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