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 1939年夏开始,日军在中国南海地区调动频繁,集结兵力,准备开辟华南战场,截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 1939年11月24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攻占南宁,随后北犯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 在桂南抗战形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亟令发动反击。 当时关北中国军队由白崇禧的桂林行营指挥,统率总兵力约6万人,连同辅助部队共30万之众。其中由杜聿明任军长的第5军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武装部队,为此次作战主力。固守昆仑关及关南的日军是第21军之一部,辖第5师团,兵员总数约10万人,实际参加战斗总兵力只有4.5万人。 1939年12月18日,第5军对昆仑关日军发起攻击。正面主攻部队郑洞国荣誉第1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首先占领仙女山。当晚,各部乘胜夜袭,相继占领老毛岭、万福村、441等高地,最后攻占昆仑关。19日午后,日军在飞机掩护下进行反扑,昆仑关又被夺去。此后,双方反复争夺阵地,伤亡甚众。 杜聿明运用灵活战术,机动作战,随时调整作战部署,移兵于昆仑关以南之罗兴堡、同兴堡、界首堡及653高地,对日本形成四面包围之势,并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逐步缩小包围圈。 自12月23日起,日本虽增援两个大队兵力,敌旅团长中村正雄亲自到九塘督战,也不能挽回败局,反而被荣1师第3团当场击毙。在戴安澜200师攻克同兴堡、荣1师继克罗塘堡后,桂军韦德团又攻克653高地,200师郑庭笈团和刘少峰团奋战一昼夜,夺取界首阵地,使昆仑关日军屏藩尽失。 12月28日至30日,邱清泉新22师邓军林团,三度突入关口,占领全关和敌军最后一个保垒。31日,昆仑关战场所有零星抗拒之敌全部肃清。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 据日军战后公布的数据,此役日军第5师团第12旅团长中村正雄,第42联队和21联队的联队长,第1、2、3大队的长官均被我击毙,该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 余人,被俘100余人。 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日军第5师团长今村均中将也在战后向统帅部的报告中称中国军队“值得我军敬意”。 但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此役仅荣誉第1师就伤亡军官131名、士兵3272名。中国军队伤亡总数达1.4万余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