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尽沧桑,其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数十个或强盛或衰弱的王朝,以及数以百计或满腹韬略或平平庸庸甚至江山尽失的帝王。 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在分裂的土地上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宋朝,以其瑰丽的文化、灿烂的艺术、繁荣的经济等方面全面超越了前三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帝国、汉帝国以及唐帝国。作为一个新兴王朝,应该是最强劲勃起的时候,宋朝却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转变,从另一方面表现得非常引人瞩目。 纵观中国历史上在宋王朝以前的三个大一统王朝,在秦始皇、汉武帝及唐太宗等千古一帝的文治武功下,无一不是疆域广阔、四海朝服,甚至连秦汉时北方的匈奴,唐朝时北方的突厥及回纥都拜倒在中原文明的脚下。可是宋朝空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其由禁兵、厢兵、乡兵、藩兵所组成的军队总数最高时曾达到160万,其中正规军禁军的总数占了一半以上,但就算这样,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西夏、辽、金、蒙古(元)击败,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军队水平的问题。要知道宋帝国不论是绝对人数,还是从军事水平、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越当时中华文明圈内的任何一个国家,更别说更西边正处于四分五裂的欧洲诸王国和苟延残喘的拜占廷帝国。可以说,宋帝国从理论上来说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悍的国家,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宋朝的版图日益缩小,统治者龟缩不前,甚至连西域也干脆让了出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中少有的主动出让西域统治权的王朝,甚至在其后被人骂做丧权辱国腐败的清王朝也是不遗余力地粉碎准葛尔和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全力粉碎西北的分裂势力! 从最直观的角度看来,宋后的版图疆域和国防军事实力基本不超过宋前,甚至存在较大的差距。以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则不难发现,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为何会出现这种背离的现象呢?前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分析成果。而这些历史资料和分析成果,也都把北宋和南宋作为分水岭,也可以这样认为——北宋和南宋是中华历史最直接的分水岭。除了经常性地大溃败外,还要为辽、西夏和极其残暴的金、元进贡惊人的巨额岁贡以购买和平。结果,宋开创了华夏首次被异族整体灭亡的先例,更以改变民族血性的国策成为中国文化的分水岭。这个世界史上的大诡秘长期萦绕在人们心头,这一切都要归咎于宋初的一系列开国国策。而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宋帝国的立国者——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其父为后梁时成德军节度使王熔的部将,后任后唐禁军将领,迁居首都洛阳。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赵匡胤生于洛阳。948年,枢密使郭威征讨李守贞,赵匡胤应募从军,从此开始了其十三年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此后他在后周世宗帐下效力,历次战役中逐渐累积军功至殿前都指挥使,而他所控制的军事力量“义社兄弟”逐渐成为了后周发起的战争中的主要统帅,在后周的军事系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为赵匡胤在不久之后发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准备了条件。公元960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八岁的梁王柴宗即位为恭帝,“主少国疑”,赵匡胤利用“点检做”的“神符”,精心策划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闹剧,代周建宋,野心勃勃的宋太祖就此开始他统一全国的征程。他先后平荆湖,灭后蜀、南汉、南唐,威逼吴越归顺。眼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就快实现全国统一,仅剩山西太原的北汉以及被辽所占据的燕云地区之时,赵匡胤却因箭伤复发而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逝世,结束了他的戎马一生。应该说,宋太祖赵匡胤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他在第一个千年之交使中国从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国重新整合成一个东亚的超级大国,他一手建立的大宋王朝在开国之初壮志雄心,野心勃勃,恨不得一举统一天下。可是当太祖即位之后的一系列开国国策,却使强盛的大宋王朝沦落到割地纳贡、兵败如山倒的地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