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太子孙登:接班人33岁英年早逝成孙吴政权的遗恨(5)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遗嘱中的奥秘

孙登留给孙权的遗嘱,如果只看字里行间,大概无非是想要孙权注意身体,并妥善安置好曾经在自己身边的大臣。但如果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这份遗嘱实在是当时对孙权的种种举措的不认可与对时政的精彩剖析。

早在几年前,吴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史称“吕壹事件”。吕壹靠溜须拍马得到了孙权的重用,任命其为“校事”,又给了他“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的权力,专拿江南豪族下手,且连尚书令顾雍、上大将军陆逊也被他们咬上了,可谓权势熏天。大臣与校事的矛盾,恰是豪族同皇权矛盾的曲折体现。当吕壹因污陷朱据被抓住罪证后,孙权即“亦觉悟,遂杀吕壹”以安慰大臣。但这件事情虽然结束了,却在诸多大臣心上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孙登在遗嘱中劝孙权修黄老之术,意思是想让这位父亲以无为来治理国家,很含蓄地表示了他对父亲因猜疑而乱杀功臣的不满与担忧。

在遗嘱中,他从弟弟孙和开始,列举了过去与他共事过的东宫属官,希望父亲能根据他们各自的才干,分别予以重用,继续信任他们,并特别恳请孙权凡事多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如果真能如此,那么十年之内,就会收到“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的效果。孙登还在遗嘱中对于当时吴国的刑法严酷,徭役纷繁,建议孙权宽刑轻赋,以顺民意。

从上可以看出,孙登素来是关心时政并了解民情的,他临终时对父亲所上之言,可谓中规中矩,语重心长。孙权当时看了很是感动,并且也很认可。可后来的事实却证明,孙登的遗嘱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实际上,孙登的遗嘱正是对孙吴政权所以存在的最好写照。我们可以来看,孙吴政权几番经营而拥有江东,与魏、蜀成三足鼎立之势。这里面固然有孙策和孙权二人的雄才大略,但将那段历史仔细读之,发现,两个人的雄才大略固然是一个因素,可有许多英雄豪杰的帮助才是他们得以成为东吴王者的最主要因素。

第一个就是周瑜,这个被崇拜诸葛亮的人称为心胸狭窄的人其实并非如此。孙权刚刚执掌东吴大权时,鲁肃打算返回北方。周瑜就劝他留下,并把他推荐给孙权说:“此人的才能适宜辅佐您图成大业,应当广泛搜求像他这样的人才,来成就功业。”

在临终时,周瑜又给孙权写信说:“鲁肃忠贞刚烈,遇事精心认真。如果让他来代替我,我就是死也放心了。”这样,鲁肃在周瑜死后就接替了他的职位,掌握兵权。

后来任寻阳令的吕蒙本是一个武将,学识浅薄,后经孙权劝告,发奋读书,长进很快。文韬武略无所不知。鲁肃见到他说:“现在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阿蒙’了。我将拜见您的母亲,并且要和你结为金兰。”这意思很明显,等鲁肃离开后,吕蒙就代替他执掌吴国的军事。

后来,吕蒙率军屯驻陆口,声称有疾病返回了京城,孙权问他:“谁可以代替您肩负重任呢?”

吕蒙回答:“年轻将领中陆逊深谋远虑,才能足以胜任重担。仔细地观察他谋划思虑,终究能够肩负大任,没有人可以超过他。”

于是,陆逊接替了吕蒙。

这四个人被《容斋随笔》的作者宋人洪迈称为孙吴四杰,他们在其任上都对孙吴政权做出了贡献,分别打败过曹操、刘备。

孙登的遗嘱里让父亲善待自己所提到的那些人也正是这四个人将大任交给下一个杰出人物的翻版。从这一点上讲,孙吴政权的存在无非是靠人才济济。

我们仔细读孙登的遗嘱,就会发现,他对整个国家的担忧是多么的沉重。他对父亲的种种举措是多么的担心,在他的遗嘱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臣子对国家的无限尽忠之情,是一个儿子对父亲无限敬爱与温柔的告诫之意,是一个未来皇帝对自己不能承担大任的深深的忏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