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甲午战争一场绝对的败仗:情报战日本压倒性优势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古往今来,情报工作对于战争胜败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在中日甲午战争硝烟弥漫的背后,无形战线上的较量如火如荼。日本政府透过经营多年的对华情报工作,比大清朝野更深刻地洞察着中国的一切。相较之下,清王朝的情报工作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知彼知己均显不足。
     就世界范围而言,十九世纪是情报体系日渐完善的时代,但清政府情报机构及其体系建设却异常滞后。不少官员闭目塞听,很少关注日本军情动态,对日本的威胁自然缺乏正确认识。总理衙门虽有收集外国情报的功能,但在其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对外情报机构。
     在向日本派出驻外公使之前,清政府收集日本情报的途径多源自外国新闻纸上零散的消息。1871年,一些有识之士在《中日修好条约》签订前后建议派遣常驻使团赴日收集情报,以预先探知日方动向。然而,由于经费问题、人才缺乏等诸多原因,清王朝1877年才正式派出驻日使团。


     不容否认,数任驻日外交使节在收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有一定作为。他们通过翻译报纸书籍以及个别间谍收集到一些有关日本战略决策、对华态度、日方抵华人员情况、日本对朝动向等方面的情报。毋庸置疑,总理衙门和李鸿章对日本的威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而李鸿章等人往往拘泥于情报中日本决策层藐视中国的言论,而忽视日本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终究未能形成强烈的危机感和必要的防范意识。
     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在斗争第一线的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务大臣袁世凯对朝鲜局势发展却一头雾水,盲目相信日方“我政府必无他意”之保证,认为“日人方亟自谋,断不至败坏和局”,弱化日本可能出兵挑起战争的危险性。而驻日公使汪凤藻也对日方真实意图懵然无知,以偏概全,强调日本议院与内阁冲突、无暇外顾。李鸿章偏信汪凤藻一面之词,未能及时调查核实日方动向,误判日本对清朝作战之决心。
     更加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893年,清王朝为炫耀军事实力、打压日方,竟然允许日本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等人以参观名义刺探、验证军事情报。实际上,多年来,日本军方情报机构和“乐善堂”等民间秘密组织相互勾连,在华活动猖獗,而清王朝却无有效应对之策。在处理日本间谍的问题上,李鸿章等人担心引起外交争端,态度暧昧。加上清政府吏治腐败、贿赂成风,日本间谍活动仍肆无忌惮。此外,1894年6月,日本陆奥外相故意给驻日公使汪凤藻递交一份用中文书写的文书,以“钓鱼”手法成功破解清朝驻日公使馆与总理衙门之间的往来密电。而清王朝毫无警惕性,自信满满,一直没有更换密码,致使日方全盘掌握清政府的战略意图。这无疑成为清王朝情报工作的最大败笔。
     当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清王朝对日情报工作也并非一无是处。面对日本出兵台湾、吞并琉球、剑指朝鲜的凌厉攻势,清王朝开始注意收集有关日本国情、军事地理、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情报,为推动海防建设提供了部分依据。但由于情报制度松散、情报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情报反应迟缓,清王朝对日情报工作整体而言可谓千疮百孔,对日情报工作始终未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无法从根本上抵御或反制日本的情报攻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层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可能性的判断以及对日防御方针的制定。而这种落差也似乎注定了战争的结局及其后中日两国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