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明帝国的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后世的史学家在提到其直接原因时,都会提及明末农民起义与北方后金(满清)崛起,而发生在西南川黔地区的那场土司暴动(史称“奢安之乱”,后世彝家则称为“阿哲起兵”)则极少被史学家们重视和提及。但真正翻开这页历史,就会发现,这场历时十四年(从天启元年到崇祯七年)波及川黔两省的少数民族地方势力兵变,不折不扣的是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 奢安之乱是明末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两人发动的反明战争。在贵州又称安酋之乱。当时奢崇明是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是贵州宣慰司同知。奢、安均系世袭四川、贵州大土司。 从汉朝开始到唐宋,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与中原封封建王朝的关系长期处于一种松散的羁縻制度的统治下,羁縻制度下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势力向中央政府称臣归顺,但拥有完全的自治权,只是官名职位由中央政府设定,世袭的首领由中央政府授予称号。 后来蒙古帝国的铁蹄横扫了亚洲大陆,但是对于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西南地区,蒙古骑兵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蒙哥就在钓鱼城(今重庆合江境内)下折断了自己翅膀--欧洲人称上帝的鞭子断了。所以对西南的少数民族势力,元政治者不得不继续前朝施行的羁縻政策,在西南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中,各级土司实际是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封建领主,这些封建领主世袭继承土司职务,但经元政府赐印、诰敕及贡赋,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袭官制,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能有效安定边远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局面的行政管理制度。 朱元璋的明帝国建立后,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沿袭了元代的土司制度, 水西(今贵州黔西北地区一带)安氏是贵州黔西北一带历史非常久远的彝族少数民族家族势力,其先祖罗济在三国蜀汉时期曾助诸葛亮平南中,“积粮通道,佐丞相擒孟获”,后被封为罗甸国王。济火之后,唐时阿佩,宋时普贵,元时阿画都在开国时纳土袭爵,继续执掌水西地区统治权,直到清朝的康熙时改土归流,在千余年的各朝各代更替中,水西安氏总是能率先纳土内附,足见其识时务及大局观,也促成了安氏一族统治水西地区时间长达1370多年,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历史最长的世家。 而永宁奢氏是四川永宁(今四川泸州江安合江一带)土司,与水西安氏世代联姻,属于唇亡齿寒,一损皆损、一亡皆亡的关系。 大明帝国与水西永宁两家土司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显得异常微妙,合作、猜忌、与防范并存。 与对待前朝中原统治者一样,贵州水西安氏的首领霭翠在洪武初年便率众归附,“贡马方物”以表忠诚,朱元璋大喜,“以原官世袭,税听其输纳”,将水西水东合并,设为贵州宣慰司,以霭翠为贵州宣慰使,赐姓安,位居贵州各宣慰之上。但对安氏,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始终报着不信任和防范心理。后来霭翠曾请求发兵参加讨伐抗拒明朝的垅居部落,多疑的朱元璋竟不从,还令当地驻军慎守边境,加强军备。 但对于朱元璋来说,当时西南最大威胁是一直拒不归顺云南的故元梁王和大理段氏。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傅龙德、蓝玉、沐英率三十万大军平定云南梁王和大理段氏。 朱元璋拉开平南大幕的时候,贵州的政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动,霭翠逝世,其妻奢香代袭贵州宣慰使职,年仅二十岁,同年,贵州宣慰同知——水东大土司宋钦同样逝世,其妻刘淑贞代袭宣慰同知。贵州的行政大权落在了两个年轻的女人手中。当时西南的政局复杂,蒙元梁王势力,段氏势力在西南到处拉络各土酋势力,以抗拒明帝国的南征大军,而贵州尤其是地处川黔滇交界的水西(今黔西北地区),成为了最重要的军事要地,成为双方最想争取的力量。 在这场战争中,年轻的奢香选择投向明王朝的阵营。她积极让明军在水西境内安营扎寨,贡马1万匹、毡1万领,牛羊1万以及军需若干,支持明军经贵州进伐云南。再是凭借水西与西南彝族各部的宗族姻亲关系,亲自出访乌撒(今威宁)、芒部(今云南镇雄)等地,晓以利害,为明王朝充当说客,鼓动云贵川各少数民族势力支持明王朝,最后,明军通过水西顺利进入云南,一举消灭元守军,梁王自缢而死;再又挥师攻克大理,土酋段氏就擒,从此结束云南割据势力的统治,使明王朝完成了对西南的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