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从成功到迅速面临着失败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对天下人来说推波助澜的大事,这事首先得从一个最低层最普通最地道的农民说起。
     这个人姓陈名胜字涉,是阳城县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如果不是秦二世元年这次征兵到渔阳守边陲,只怕他将永远守在那个小山窝里默默无闻地过一生。但秦二世的一道诏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阳城接到皇帝的征兵诏令后,全县人民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谁都知道,被征去的人大抵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但当时被选中的人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由不得你做主。陈胜也在被征行列。他身强力壮又识文断字,和吴广一道被命为屯长。于是,在两名将尉的监督下,带着九百多人向渔阳进发。如果路上不出什么意外,只怕这是千万批守边疆的义兵中的一批,将成为历史上的匆匆过客。然而,老天却偏降大任于他们。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陈胜带领的这批队伍才走了几天的路,到了大泽乡时,没有征兆的大雨倾盆而下,这一次的雨有点特别,一下连着几天都没有停的迹象。这下可苦了这群去守边关的义兵了。此时淋点雨着点凉倒也是小事,关键是这大雨一下,误了行程,是要被杀头的。
     这雨下了约莫半个月,陈胜掐指算来算去,以后就算一天不歇一刻不停地赶路也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了。
     “这可如何是好?”陈胜的眉头几乎拧成了一团,他和吴广两人商量了良久,最后两人对掌一拍,两个手掌心都写着一个大大的“反”字。是啊,去是死不去也是死,反正都是一死,还不如反了,大不了死得轰轰烈烈……
     陈胜、吴广坚定“革命”的信念后,便马不停蹄地做一些准备工作。


     以他们两个的聪明才智,不可能直接对众人说:“我想造反!”这样肯定不太妥当,一来显得太唐突,二来还不知道众人是否真有反叛之心。弄不好还没革秦朝的命,就先把自己的命革掉了。
     “得造一点神秘感来才好。”陈胜不由得思索起来,不久,一丝笑意袭上了他的嘴角。于是,接下来出现了两件怪事。
     第一件怪事是,一大清早厨师剖开一条买来的大鱼时,从鱼肚子里挖出一块白绢来,一块最普通不过的白绢。只是,这样一块最普通最寻常的白绢上却写着三个极为不普通不寻常的字:陈胜王。众人见后无不暗自心惊,谁都知道大雨误程的事,他们的心思也和陈胜、吴广一样,已生“反骨”,此时自然认为是神仙授意。
     第二件怪事是,当天夜里,东边林子中一个大祠堂,隐隐约约传来似狼非狼似狐非狐的怪叫声:“大楚兴,陈胜王。”这六个字是夜飞进了每个人的心扉。他们都是属于亡楚出身的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再通俗易懂不过了:楚国即将兴旺,陈胜就要为王啦。
     这里不得不佩服陈胜、吴广。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两件事虽然多费了些神,尤其是后一件事,吴广一夜躲在祠堂中学鬼叫装狐嚎,累得够呛。但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收到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立竿见影。
     第二天,众人再看陈胜时的眼中已多了几分敬意。
     眼看时机已到,陈胜在吴广的配合下,把众人召集起来开始发表“革命宣言”。陈胜先是说了一些必要的客套话,然后才谈到此次服役的事来。
     “此番大雨误了行程,怎么也不可能按时到达渔阳了,该怎么办?”吴广不失时机地插话了。
     是啊,该怎么办?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陈胜和吴广两人在表演上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不急不慢地说出了他此番演讲的中心思想:“当王侯的人也好,当将相的人也好,不都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是生活在世上普普通通的人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反是死,不反也是死。反还可以留有一线生的希望,不反只有死路一条。在这样的情况下,众人只有“反”这一条路可以选择了。顿时,掌声如雷,响彻云霄。
     陈胜的演讲成功了。他的话像利锥一样刺痛了众人心底那根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于是,陈胜和吴广杀了两个将尉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革命军就这样成立了。
     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这样奇怪的现象,一群拿着竹竿木棒之类最原始武器的农民,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看似毫无章法的队伍,所到之处居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兵不血刃地占了几座城池后,革命队伍开始逐渐壮大。在革命精神的感应下,一些豪杰之士也不甘寂寞,纷纷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张耳和陈余便是其中两个重量级人物。
     张耳是大梁人,年轻时是魏公无忌的门客。后来,他和别人发生纠纷,闹出人命案子来,后隐姓埋名浪迹于江湖。陈余也是大梁人,自幼学习儒术,精通儒家经典,喜交天下朋友。他们两人都有很高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认识后一见如故,很快结为生死之交。这次,闻知陈胜、吴广率领广大农民进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革命,知道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于是两人来报名参加革命。
     陈胜见两人谈吐不凡,知道不是一般的人物,赶紧把他们当贵宾来接待,必要的寒暄过后,他开始试探两人的才华了:“众人都建议我现在称王,我要不要称王呢?”
     面对陈胜的坦诚,两人也同样做出了坦诚的回答:不能。
     理由如下:
     第一, 你现在才刚刚进行革命,就要称王,会让众人看出你的私心。
     第二, 你现在的实力并没有强大到无敌,一旦称王就会树大招风,成为秦朝重点扫荡的对象,这对日后的革命不利。
     对于两人的直白,陈胜一脸的失望,他固执地认为陈余、张耳太胆小怕事,而且打心眼儿里“看不起”他们。于是,他不听劝阻,自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