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一战后列强的瓜分中国: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甲午战争与一战的关联性很大
     中国面对西方时,是农业文明面对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中西之间的贸易不均衡曾导致一系列的冲突,这个冲突是中国对于西方的商业和工业的一种抗拒。但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在这方面有一个大迈进。1842年的《南京条约》开放五口,1860年的《北京条约》几乎把中国全部开放,这是中国现代化的真正起步。
     经过30年的发展,到1890年代初期,中国确实恢复了它的力量。并且在30年的发展中,没有改变中国的政治架构,经济依然增长,这是重要的。因此当时的中国人有非常强的自信,比今天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毫不逊色,但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从1860年开始学习西方,从技术层面、工业化层面模仿西方,短短7年时间内就可以消化德国最好的技术,生产最先进的战舰。后发的优势是整个体制都投入,这是1870年代。但是增长到1890年代,中国把之前几十个殖民地都丢掉了。从1871年的琉球、1884年的越南,中间加上缅甸和其它地方,30年的时间里这些都丢掉了,直到最后一个殖民地——朝鲜,中国不接受再丢了,于是甲午战争就爆发了。
     甲午战争爆发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结果)关联性非常大。因为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和日本谈判达成《马关条约》,里面规定朝鲜独立、赔款、割地和全面开放中国的资本投资,这四条中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问题,即割地。当时《马关条约》在签字的时候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这些都已经签完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李鸿章去日本之前,在北京除和朝廷交涉之外,也在和各国公使交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马关条约》签字的那一天,李鸿章到船上马上有一声冷笑。日本人说这老头肯定有阴谋诡计,结果第二天三国干涉还辽。俄国、德国、法国三个国家干涉还辽,而且毫不客气地告诉日本必须吐出来。日本说为什么吐出来?三国说没有理由,就是必须吐出来。这样日本在三个国家的压力下,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中国多出3000万两赔款,叫赎辽费。


     确实这几个国家和日本之间没什么理由,但是这几个国家和中国之间有默契、有妥协。在这个事情后的一年多,即1897年11月,德国利用山东曹州教案,两个传教士被杀,德国出兵占领了胶州湾。此后中德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租借胶州99年;紧接着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99年;法国通过谈判租借广州湾、湛江港99年。这时候我们才突然发现,三国之所以干涉还辽就是因为他们要租借。
     “列强瓜分中国”实为外国资本东移
     我们过去的叙事很悲情,民族主义叙事就叫“列强瓜分中国”。其实19世纪中期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产能饱和、产能过剩,于是就往亚太地区转移。1860年之后,整个西方资本都是往这个方向走,这些国家都向中国大量投资,但是和中国都没能解决土地的使用问题。满人曾为中国开疆拓土,赢得了很多土地,这种对土地的爱护,你可以感觉到满人不会轻易地丢掉土地。
     但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确实割让了香港,当时清政府不知道香港究竟在哪里、有多大,后来发现这个事比较麻烦,和大清发展的方向不一致,开疆拓土怎么能把土地丢掉了?因此1842-1894年,中国和外国的合作无论多艰难,都没有办法在土地使用问题上达成协议。
     外国人要求说,你能不能考虑给我一个地方,我的船员漂洋过海几个月到中国后,放到广州去、放到内陆城市去,如狼似虎,肯定把中国的民风民俗全部搞坏掉。在过去几百年的中外贸易交流中,广东一口通商的时候,都不让外国商人在广州城市居住,让他们住在澳门,到交易时间再过来。都说清朝、明朝闭关锁国,其实完全是从民风民俗考虑的。那么在土地的使用上,中国政府找不到出路,西方国家也没有建设。
     因此等到1880年代,特别是德国1870年代统一之后,作为“帝国主义盛宴的迟到者”,德国资本输出更加猛烈,在中国北部投资的动作非常大。这就面临着需要港湾港口的问题,当时德国派工程师到中国沿海勘察水纹和地质状况,1871年选定了胶州湾。因为和德国的气候最吻合,他们在胶州湾生活没有问题,而且胶州的深水港湾是当时中国沿海最好的港湾。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中德、中法、中日之间都是处于合作开发的贸易往来,并不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如何冲突,而是贸易大幅度增长。但是中国的政策找不到这种机会(解决土地问题),找不到机会才遇到甲午战争这么大的磨难。到《马关条约》后,三国干涉还辽得到了一个机会。等后来中德1898年3月份谈判时,中德就找到了一个合作的路径——租借。德国派的一个公使,在日记里写得非常清楚,德国政府准备每年拿出20万作为租金。中国政府谈判时说,租金我不要了,99年归你投资,99年结束后全部走人。如果后来不是香港一直留到1997年,我们就认为这都是假的,怎么可能?就把土地拿去不给了?1997年香港回归,是因为德国、法国、俄国达成协议,英国要求对香港范围扩大,重新谈判,另外英国有租界威海。
     那么过去讲的“列强瓜分中国的故事”可以这样去理解:外国资本向中国来的过程是资本东移。《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可以到中国通商口岸自由办厂,列强根据利益均沾的原则就把权益各自分解,两国谈判,多国共享。这样我们看到,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后的中国是什么面貌?之前几十年,洋务运动现代化起步,但基本上是国家经济占主导,没有资本家阶级,没有工人阶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商业企业,完全是(国家)垄断的。
     但到《马关条约》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资本家阶级、工人阶级成长起来,更重要的是之前中国人想办的事办到了。比如想修铁路,过去讲中国不想修铁路,说是因为风水,那是假的。史料上中国很早就知道铁路,也想修铁路,也知道矿产资源的开采,就是没钱嘛。那么《马关条约》之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一下子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从1895年到1903年八年时间,中国关内的铁路,两条南北大干线都建成了。而且国际资本带给中国的规范性、示范性,使中国的民族资本迅速成长。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这样出来的。
     一战时日本对德宣战抢山东
     再回到德国对胶州的使用。在1895年之前,德国就集中在山东经营,等到1898年的胶州租借协议达成后,德国就更集中地向山东投资,还设立了总督府。德国在中国的投资带动了山东的快速发展,当然也有负面影响,就是义和团起来了。这些集中投资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非常大,但到1914年一下就中断了。1914年6月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7月德国、俄国介入战争。德国一介入战争,德国和中国的利益密切相关。1914年8月正式打起来,打起来之后中国政府就面临选择。因为德国和俄国、英国几个国家对打,包括奥匈帝国,中国政府很难站队,这时候已经到了袁世凯政府。这个问题选择很难,因为这几个国家都是中国友邦,没有一个和中国不好,都是好朋友,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办。
     中国历史上能够选择的一个示范,就是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三省打,中国中立,你们都是我好兄弟,你们打,我看着你们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在8、9这个两个月之间一直在犹豫不定,中国的外交官和德日英的外交官密切接触,各种方案都提出来。德国外交官提出,两国关系好,多年来的投资使中德之间贸易、经济、外交往来都很健康,能不能你帮我托管一下,等战争结束之后咱们再谈,这当然是一个选择方案。中国的外交官也提出过类似的方案,但是中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犹豫不定。
     中国政府觉得,我接手这块,别国会不会打我,这就是利己主义。那时候中国政府不敢接,又提出方案能不能托管给美国,战后再还。在这个犹豫过程中,日本和英国就达成了协议。1894年日本和英国就是战略同盟,英国衰落过程中找了日本这个小朋友,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强国俱乐部慢慢靠拢了英国。英国和德国一开打,日本说我帮你。就在中国和德国谈在山东投资的处分问题时,就在中国(对于参战)犹豫不定的过程中,日本对德国宣战。宣战后,日本并没有跑到欧洲去(打德国),而是就在山东比划一下,把胶州拿下来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就被移交到日本手里。
     战争是象征性的,有打,中国军队也在哪儿,但是就在那儿看着,说你就在这个通道打,通道之外还有老百姓呢,你不能往那边打。那么战争结束后,日本把山东还给中国,肯定也没问题。关键是中国只要坚定地参战,不管是哪一边,都能赢得主动。你对德国宣战,就能把山东拿回来。其实后来还不是对德宣战了?哪怕比日本对德宣战早一天,山东根本不需要真打了,对天上放一枪就行了,山东就接管过来了,战后再和德国去谈投资怎么收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