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势在必行吗 当这桩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发生整整60年后,已90岁高龄的机长蒂贝茨念念不忘有数万生灵在两枚原子弹下消逝,但这位老人也立即指出:倘若日本那时不投降,进攻日本本土的大战即将开始,而因此造成的死难者会以百万计。“我于心无愧。” 站在历史的逻辑上,蒂贝茨的回答也许令你不适,却似乎无法反驳。大多数历史学者都同意,两枚原子弹缩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免除了盟军进攻日本本土而造成双方可预见的大量死亡。正如大卫·肯尼迪写道:“投下原子弹也许是人类历史中不光彩的一页,却是势在必行的。” 历史学者们的一个基本论点是:原子弹拯救了数百万盟军的生命,免除了他们一旦进攻日本本土时必然的惨重牺牲,否则,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也会就此丧命。此外,作者丹·温还写道:“原子弹有效终止了日军在中国广大地区的占领,和他们在中国地区推行的诸如恶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一般的种种暴虐可怕的行径和巨大破坏……原子弹的投掷也拯救了中国人的性命,日军在撤离占领区,返回日本本土之前,每个月要屠杀25万中国人。”“一般中国人对美国投掷原子弹这一事件不够重视,对二战结束后的那段历史,无论在教科书、电视节目里,或者相关书籍上,讨论得并不多。”臧英年表示。 此外,他还向记者介绍:“因为美国原本计划在1945年11月1日在九州登陆,日本已经打算要把所有部队撤回九州去防守。”而事实上,为充分了解情况,日本投降后,本书另一位作者雷蒙德·戴维斯将军代表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前往日本,实地考察日军准备的各种防御阵地。“我们得知,日本本土将用其所有人力和物力全力以赴去修筑堡垒、据点、漫长的地道和陷阱,决心要守护在这些隐蔽的地点决一死战。一旦攻守战开始,双方伤亡人数将大大超过以往那些我们所经历的可怕战役。”除此之外,据这本书披露:1945年夏季,东京日军统帅部对其亚洲各占领地的司令部发出一道密令,一旦日本本土被攻,就处决所有在亚太地区的15万盟军战俘,此外还有可达30万人的其他国家的政治犯、战俘和被拘留人员。 当然,即便如此,当人类第一次将如此大规模的致命武器投向同类,依旧激发了不少人的道德困境,且延绵至今。几十年来,由于本能的反核情绪,也不断有质疑杜鲁门此举的声音,“(原子弹)让美国的良心增加了重负。”一位美国作者写道。 毫无疑问,在这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全球战争中,两枚原子弹只是悲剧的一部分。也许人们更该追问的,是当权衡利弊的方式变成生命本身,究竟是什么让人类陷入了选择困境。“这两枚原子弹让人类知道了它的可怕,其实今天核弹的威力已经超过当年数百倍,但我相信没有一个国家再会这么做。”臧英年表示,“若世人能明白此道理,则当年原子弹的爆炸便可转化为远离战祸、世界和平及人类幸福的先声。显然,时至今日,离这一理想境界还甚远。” 也许这就是两枚原子弹的最终意义,它结束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并劝导全世界,永远不要再使用下一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