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唐朝的误读:皇帝屡次出逃并非是历史最强时代(2)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直是苟活。肃宗、代宗、德宗个个昏庸无能,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唐的政权主要以平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周边各民族纷纷崛起,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相继失陷,陇右与剑南西山之地入吐蕃。吐蕃的国势达到颠峰,数次攻入关中,更攻下长安。763年,吐蕃乘唐边防空虚、兵力不济之机攻克长安。唐代宗又被迫出逃陕州,官吏四处藏窜,六军奔散,长安城大乱。蕃军在城内洗劫府库和市民财物,焚毁房舍,长安城“萧然一空”。784年,唐德宗又因战乱逃到陕西乾县一带,“财用困乏,士众冻妥。”起用韦皋为节度使后,才打开局面,重新联合南诏,几次大败吐蕃。806年,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其后的唐宪宗宠信太监,最终竟被太监杀害,致使以后唐朝更是每况愈下。
     虽然大家总耻笑清代的慈禧和光绪逃离首都,可惜强大的唐朝皇帝的逃亡记录恐怕谁也比不上,史载的就有以下记录:
     756年,唐玄宗逃往四川,长安被叛军攻陷。
     763年,唐代宗逃往陕州,长安被吐蕃军队攻陷。
     783年,唐德宗逃往奉天,长安被泾原叛军攻陷。
     881年,唐僖宗逃往四川,长安被黄巢军队攻陷。
     895年,唐昭宗逃往莎城,长安被岐州、邠州节度使李茂贞、王行瑜占领。
     901年,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劫持到凤翔城。
     904年,唐昭宗被梁王朱温挟持到洛阳。


     吐蕃、回鹘相继兴起,西北马场不能保全,唐朝手中再也没有一只强大的雇佣兵力可平定藩镇叛乱,国事日衰不可避免。唐代中后期起,南诏国大肆入寇西南,劫掠人口钱财,使得唐代最后的一块战略后方也被破坏殆尽。吐蕃、南昭这样的小邦都欺辱我大汉民族。这样强盛的国家为何受一次打击就一蹶不振了?这样的强盛只能说,空有其名,名不覆实。唐朝更多是是带给中原民族的耻辱。唐朝从未有真正的强盛。
     长年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唐军内部矛盾重重,互不相助,号令不一,官僚阶层间相互倾轧。唐朝自唐玄宗时代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明争暗斗,再从唐穆宗到唐宣宗,牛、李两派相互斗争近四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唐朝的朋党争斗直至唐末,上至宰相、尚书,下到郡县令尹,无官不党。甚至连年已71岁的白居易,也因妻族属于朋党而不自安,以致日久积众怨。唐朝的朋党争斗就是狗咬狗,他们争斗是为各自集团和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像宋朝为国家利益党派之争。李德裕当权,他只凭爱憎用人,对牛派朋党人士,一律排斥。唐武宗死后,唐宣宗继位,牛党得势,对李派朋党人士大加迫害。这样的官员能治理好国家,能给人民安稳的日子吗?
     安史之乱以后,皇帝对拥兵割据的节度使失去控制能力,对握有军权的将领又猜忌多疑,于是重用宦官,致使太监们权势渐大。作为禁军的御林和神策军,竟然由太监掌控。自唐代宗起,节度使多从神策军派出,近镇诸军也多请隶属于神策军,神策军遂得以扩大到15万。这就是唐朝后期宦官挟兵权把持废立君王的武力基础。唐代宗又设置了“内枢密使”,由宦官担任,掌管“承受诏旨,出纳王命”的任务。自此,机要大权又落入宦官之手。在中晚唐时代,唐朝皇帝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已无实权。唐朝太监比明朝的太监权力更大,地位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唐朝中后期宦官当政,表明在唐朝大部分时间里是太监说了算的,皇帝形同傀儡。唐代太监们一方面引导皇帝荒淫享乐,一方面用禁军武力威胁皇帝,镇压百官。唐代太监们飞扬跋扈,不止把持朝政、览阅奏章、参与朝廷机密、赏罚朝臣、任免将相,而且可以擅行废立,对皇帝生杀予夺。唐朝从肃宗皇帝起,朝政大多掌握在宦官手上,宦官握有生杀废立之权。唐代宦官随时有可能杀掉不听话的皇帝,再换一个。顺宗后九个皇帝就有七个是宦官所立。唐朝有好几个皇帝竟然是被太监弄死的。宪宗以后的九个皇帝中,两个为宦官所杀,七个是宦官所立。宦官对皇帝的废立生杀,没人敢持有异议。历史地看,唐代的宦官之祸远盛于明。尤其是唐代后期,哪个大臣敢和宦官对抗?朝廷的官僚又与宦官相勾结,结成朋党进行斗争。唐代牛李二党都不同程度地援结宦官之不同派系。即使是宰相也要依靠和宦官妥协才得到宦官的支持施展抱负,唐朝是太监的天堂。一个由不阴不阳的太监们掌握治理的长达一百多年的朝代,能有什么值得歌颂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