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二战最出色的高射炮:德造88毫米高射炮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88毫米高射炮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统,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径高炮,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它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
     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Krupp)公司在二十年代初开始设计(在虎门沙角炮台现尚存有一门克虏伯公司制造的155毫米大炮,但从未发挥过作用,它的第一发炮弹至今仍卡在炮膛里)。当时,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还被严格限制发展军备,故该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虏伯子公司完成设计和测试的。克虏伯公司的设计人员预见到作为高炮的主要作战对象--轰炸机将会向飞得更高、更快的趋势发展,因此他们选择了88毫米这一在当时尚属罕有的大口径,并使其赋予弹丸较高的炮口初速,这个特点为它日后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础。他们还设计了一个相当精致的自动供弹装置,使该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当希特勒最终抛开限制军备条约的桎梏后,88毫米高炮马上被德国空军--德军的防空力量是归空军管辖--采用,作为中口径高炮的标准装备。
     欧洲战场的威力
     一九三七至三八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德军提供的PzKwⅠ、Ⅱ型坦克只装有机枪和20毫米主炮,不是对方使用的苏联坦克的对手。此时已有德军将领使用88毫米高炮作为反坦克武器。但它真正成为坦克克星是在四零年的法国战场。
     当时交战双方的标准反坦克炮的口径都很小,德国的是37毫米,英国采用的则是2磅(口径约40毫米)炮。并且基于坦克炮与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这种看法,双方主战坦克的火炮亦采用同样的小口径。但英国与法国均配备有重型坦克,如英国的马蒂尔斯II型,装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着装有无线电通讯设备,联络指挥方便,再加上英、法军战略战术指导思想失误,而德军则战法灵活,操作熟练,德军的PzKwⅢ、Ⅳ型坦克是根本无法与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五月,隆美尔指挥的第七坦克师从比利时境内向敦克尔克高速挺进,中途遭遇一支英军的反冲击。面对英军的重型坦克,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无策。关键时刻,一个高炮连的88毫米高炮压低炮口,向英军开火,眨眼间击毁英军九辆坦克,迫使英军后撤。这一仗,给隆美尔留下了很深印象。从此,88毫米高炮成为他一张得心应手的反坦克王牌
     非洲战场的威力
     1941年二月,隆美尔率非洲军团开赴北非战场。与对垒的英军相比,隆美尔手中的坦克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占优势。但这个不足却令88毫米高炮有机会大显身手。六月的萨拉姆(Salum)战役中,英军以近240辆坦克向德军占据的海尔法亚(Halfaya)隘口发动进攻。当英军坦克接近德军阵地,霎时间,在预先掘好并经过巧妙伪装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发出怒吼。英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仓惶败退。是役,英军丢下123辆坦克残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战果。
     一般而言,反坦克炮是一种被动式的防御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将其预先布置在敌坦克可能经过的地点,待敌上门。但隆美尔逐渐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为主动性攻击武器使用的方法。他先把若干单位的88毫米高炮伪装布置好,然后命令一小队德军坦克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当英军派出坦克反击时,这队德军坦克就且战且退,逐渐把英军坦克引入设伏地域。等到88毫米高炮一开火,英军坦克就凶多吉少了。22磅重的穿甲弹可以在近2000米的距离上把英军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击出一个直径四英寸的大洞,但德军往往都等它们进入一千米之内才开火。这时,88毫米穿甲弹从炮口飞至目标只需1秒多一点的时间,英军坦克根本来不及反应,更遑论还击了。一个被俘英军坦克手沮丧地说:“88毫米高炮看起来不起眼,但我们没有任何东西是它的对手。”
     东线战场的威力
     除了在北非战场令英军坦克损失惨重,在东线,88毫米高炮也成为德军反坦克力量的支柱。当德军在“巴巴罗萨”的节节胜利中初遇苏军的KV-1和T-34型坦克时,陷入了比在法国战场还尴尬的境地。这两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力是德军闻所未闻的,37毫米反坦克炮弹打上去就像搔痒一样。于是,德军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负众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