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戴安澜师长缅北作战:手提轻机枪 与日军激战通宵(2)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固伦和孝公主(1775年—1823年),清高宗乾隆帝皇十女,母惇妃汪氏。公主于乾隆65岁时出生,因性格活泼,善骑射,容貌类似父亲,深得乾隆宠爱。后嫁于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为妻。逝于道光三年,终年49岁。

据李朝史料记载,和孝公主在宫中号为“波罗公主”。由于公主最为乾隆皇帝所钟爱,即使盛怒之时只要一见到公主怒气便解。所以每当乾隆要责罚宦寺时,宫人就会送公主至皇帝处。

乾隆五十四年,公主出嫁,妆奁十倍於和嘉公主。乾隆赏赐公主的器玩槪论其直殆过数百万金,另外特赐帑银三十万。公主出嫁当日,大官手奉如意珠贝, 拜辞於公主轿前, 无虑屡千百。首阁老阿桂虽然年老位尊, 亦不能免。

筹备

十三岁的时候,乾隆开始为女儿筹备大婚的事宜。

首先,他破格晋封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享受皇后嫡出女儿的待遇,相当于亲王。而且,他还让十公主享有乘坐金顶轿的资格,那更是嫡出公主都不一定能得到的特殊待遇,超过了她所有的姐姐们。

就在这一年,乾隆晚年最宠爱的妃子之一,维吾尔族的容妃和卓氏因病去世了。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但是她的人生与民间传说大相径庭——她的家族和卓,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人,在穆斯林中享有至高的威望,出于政治考虑,乾隆纳和卓氏二十九代王的女儿买木礼艾则穆为妃。和卓氏初入宫受封和贵人,后封容嫔、容妃。她的家族因为她而备受皇宠,哥哥与堂兄都被封为一等台吉(享有封地握有兵权的王爷)。从宫廷画家留下的油画来看,和卓氏气质高贵,样貌秀丽,身材袅娜。由于娘家的雄厚背景,再加上自己出众的品貌,容妃在后宫备受皇宠。可惜,她一生都没有生育儿女。

没有亲生儿女的容妃,热爱草原,也热心皇家狩猎活动,常常追随在乾隆身边,一身戎装,在木兰围场上追逐奔跑的兽群。——因此,她十分喜爱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十公主,将她作视作亲生女儿一般地疼爱。

容妃去世的时候,大约是五十多岁,临终时,她对自己不能亲眼看着十公主出嫁感到十分遗憾,她在留下的遗言里,将自己多年收藏的珍宝财物分送给家人以及后宫的姐妹。得到遗赠最多的,就是她念念不忘的十公主,遗赠的珍宝器物多达二百四十多样。

政治婚姻

在和孝公主15岁那年,乾隆五十四年的十一月。和孝固伦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乾隆送给女儿的陪嫁丰厚奢华,仅绫缎类的衣料就达到近两千匹,可以堆满一间仓库。从此,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两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他们的婚姻无疑是一场政治婚姻。在中国古代,很多政治婚姻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政治婚姻是最符合实际,也是最稳定的婚姻结合形式,因为政治婚姻首先强调的是门当户对,夫妻双方肯定同属于相同或相近的阶层,由是推之,两人的志向,兴趣爱好大都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夫妻在一起生活就有了共同的话题和追求。所以相对于封建社会其他童养媳、指腹为婚来说,政治婚姻不能不说是相对可取的,虽然其中充斥了大量的权钱交易。

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无疑是幸运的一对。不错,他们之间是一笔政治交易,尤其是在和珅看来,和珅可不会管他们之间有无感情,他只是要依赖公主的关系来巩固乾隆帝对自己的宠爱。但是两人却异常般配,男的潇洒俊朗,女的美丽大方,在以后的数十年间,两人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共同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和珅也极力讨好固伦和孝公主,他不仅嘱咐丰绅殷德每天多陪陪公主,而且自己也向公主大献殷勤,因为多年来与乾隆的相处让他了解:要讨好一个人的欢心,就应从他最喜欢的人下手。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的最爱,尝曰:"汝者为皇子,朕必应汝储也。"因此,和珅在固伦和孝公主尚年幼时,便竭力讨好。公主也对和珅非常信赖。据清人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公主幼年时"常呼相为丈人,一日上(乾隆帝)携主(公主)游同乐园之买卖街(在圆明园中,每年新春伊始到燕九节期间,仿照民间设立的商业一条街),和珅时入值在焉。高宗见信估良者有大红呢夹衣裳一领,主悦之。上因语主曰:"万向汝丈人索之,和亟以二十八金买而进之。望乎和为丈人,未知其故。主少时好衣冠作男子大。或因戏为此称耶。"说有次公主见到喜欢的衣服,乾隆叫公主求和珅为其买之,此时想必乾隆已赐婚,故公主呼和珅为丈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