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孙权长子孙登为何英年早逝?太子孙登怎么死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孙吴时吴大帝孙权长子。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使吴国昌盛。孙权看到奏章后悲伤不已,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早年经历

公元220年(黄初二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吴王,并且拜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万户侯,孙权以孙登年幼辞去爵位不受。同年,孙权立孙登为王太子。并为孙登选置师傅,选取优秀的士人作为他的宾友。于是任命南郡太守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之子张休、丞相顾雍之孙顾谭、偏将军陈武之子陈表等进宫为为孙登侍讲诗书以及随从骑马射猎。

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于是以养母身份抚养他,对他有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嫉妒被废,流放到吴郡之地。当时孙权宠爱步夫人,她所赏赐给孙登的,孙登虽不敢推辞,但只是简单地拜谢接受而已。而徐夫人所送的衣服,他都要先特地沐浴之后才穿上。孙登被立王太子时曾表示希望孙权立徐夫人为王后,群臣也建议应立徐夫人,但孙权本意却想立步夫人为王后,因此而犹豫不决,最终孙权还是没有正式确立王后。

公元225年(黄武四年),孙权为王太子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王太子妃。

礼贤下士

孙权希望孙登熟读《汉书》,以知晓汉代的历史,认为张昭对历史的研究有师承名家的根基(曾向白侯子安学习过左氏春秋),多次向他请托,后来下令其子张休先听从张昭讲授,再回宫转授孙登。孙登接待他的属官时,并没有因为自己高贵而要求下属奉行严格的尊卑礼节,而是以平民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例如和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一同坐车,或者睡在一起。

吴王国太傅张温认为中庶子一职是太子的左右臂膀,有辅佐太子的职责,应该任用有杰出才能的人担任,孙权听后就任用陈表等四人为中庶子。后来又因为陈表担任中庶子后,根据朝仪制度,必须时常穿戴官员的冠服入见太子,礼节过于繁缛。孙登于是让他们去除冠服,如同日常头戴裹巾入座即可。

成为太子

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以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称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皆为宾客,因此东宫号称名士盈门、人才济济。

同年,孙权迁都建业,留太子孙登、诸皇子及尚书九官,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助孙登镇守武昌,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孙登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当时他十分敬重尚书是仪,凡事都先向是仪谘询,然后方才施行。

公元232年(嘉禾元年),孙登二弟孙虑逝世,孙权感到悲伤,因而减少膳食。孙登昼夜兼程,赶到赖乡,亲自通报,孙权当即召见他。孙登见孙权悲痛哭泣,便劝说:“孙虑一病不起,此乃命定。如今北方未统一,四海都在仰首盼望,上天授命陛下,陛下却按照社会下流百姓的思路,减少朝臣的饮食,超出了礼制的要求,我私地忧虑不安。”孙权听从了他的劝告,为此增加饮食。孙登住了十多天,孙权打算他西还武昌,孙登深切地为自己求情,认为长时间的离别使自己不能侍奉父母,于作儿子的道义有缺憾,又陈述陆逊忠诚勤勉,武昌那里无什么顾虑,孙权于是留他住下。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孙权率军进攻魏国的合肥新城,命孙登留守管理后方的事务。当时农作物收成不好,盗贼增多,孙登于是制定法令,用以对付盗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据《吴书》记载,后来其三弟孙和与母王夫人受宠于孙权,孙登与孙和亲近,像对待兄长一般敬奉孙和,时常表现出让位于孙和的想法。孙权一度十分信任校事吕壹,让他负责监察百官、处理刑狱,壹趁机操弄权柄,擅作威福,施行刑法十分严苛,百官倍受其苦。孙登数次劝谏,但孙权都不纳其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