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对于当年中华民族的生存来说,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各种民用物资都须从西方进口。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 1942年3月,缅北已经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夏季。在连通中缅两国的滇缅公路上,尘土飞扬,浩浩荡荡的中国军队好像一条望不到头的灰色长龙,开始向缅甸境内大规模挺进,拉开了中国远征军出国征战的序幕,翻开历史悲壮的一页…… 缅战之初,国军以中央嫡系三个军为主力,以国内最精锐之第二百师为先导入缅作战。抗日名将戴安澜奉命率第二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以,“扬威国外,藉伸正义”。行军途中,将军踌躇满志地写下《七绝·远征》: 万里旌旗耀眼开, 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 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走八荒, 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 先挽长弓射夕阳。 然而,英国人未想过防守缅甸只需要中国人拖延时间。作为国内唯一的摩托化步兵师、国民军王牌师的第二00师,从进入同古抗敌开始,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的缅北作战中,竟在接连创下赫赫血火战功后,一步步走向溃退寂灭;戴安澜将军自己也马革裹尸,战死在缅北丛林中 投身抗战:胸怀力挽狂澜之志功勋卓著 戴安澜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原名炳阳。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感召和端甫叔祖的指引,1924年3月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他于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后,为表达自己搏击长空、力挽狂澜之志,更名为安澜,立号海鸥。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海鸥’将军。 在国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十余年间,他时刻想着如何收复失地,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在那战火纷飞、列强猖獗的年代,将军视岳飞、文天祥这些民族英雄为最好的榜样。他在日记和书信中写道: “爱国心的作用,是如何的伟大啊!……收复东北失地,(中日甲午战争以来)六十年的国仇,才可以从此昭雪!夜深了,带着愤怒的情绪,去寻觅必要的休息。” “今日为‘九一八’六周年,国难重重,悲愤已极!……我辈应不怨天,不尤人,不消极,不悲观,来拯救国家,复兴民族。” “要完成大业,必须人人有做中国男儿抱负,我们战争目的,是为救亡,日本终必败亡,只在我们奋斗耳。” 1933年3月,戴安澜任国军17军25师145团团长,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因功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8月,台儿庄大捷后他荣获华胄奖章,并晋升为89师副师长;1938年夏天,他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立大功一次;1939年11月他又参加了昆仑关大战,获四等“宝鼎勋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3月,戴安澜奉命率中国远征军第五军二00师奔赴缅甸战区,接替英军抗击侵缅日军。在同古保卫战、棠吉攻坚战中,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敌制胜,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固守同古:矫正西方人对中国军队的歧视和偏见 戴安澜将军率领的第五军第二00师,是一支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勋的机械化装备的部队。1942年3月8日,作为远征军先遣部队的第200师星夜赶到同古。这是一座位于缅南平原的小城,距缅甸首都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此时的英缅军,在日军凌厉攻势下,正如潮水般溃退。 19日,追击撤退英缅军至皮尤河西岸的日军,率先与防守同古的第200师先头部队接火。战讯传来,戴安澜宣布:“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