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卢沟桥事变解读:卢沟桥事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3)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我们不得不承认导致此果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日本”

1937年7月发生的日中两国间的冲突事件,尽管引发了全面战争,但双方避免正式宣战,而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前,这也是本次日中冲突的一个特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正式宣战要承受美国中立法的适用,因而可能招致与遭到经济制裁同样的后果。另外在日本,人们认为如果把“冲突”升级为“战争”,会为早日解决事态增加障碍。从要准备与原假想敌的苏联和美英进行对决的角度考虑,则必须避免日中纠纷的长期化。因此,日本在战争之初将此称为“北支事变”,在战火扩大后的1937年9月以后才正式改称为“支那事变”。

另一个特征是,日本在整个日中战争期间曾无数次尝试过多种形式的“和平工作”。(在中国称和平交涉或和谈,本文中的“工作”基本上都为和平交涉活动之意。——译者注)这也反映了其对早日结束事件的期待和焦虑。但是与希望早日结束的焦虑背道而驰的却是最终战斗超过了8年,比经正式宣战而开始的战争更为激烈,并迫使两国国民承担了巨大的负担、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给成为战场的中国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我们不得不承认导致此果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日本。

卢沟桥事件的爆发

在1937年的华北,以宋哲元为委员长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统括河北、察哈尔两省。因这个冀察政权是国民政府作为所谓“缓冲机构”而设置的,与冀东政权性质不同,所以日本中国驻屯军(以下简称驻屯军)中为数不少的人对其亲日姿态并不信任。另一方面,驻屯军频繁进行夜间演习,这被宋哲元率领的第二十九军视为“挑衅行为”,从而过度地引发了冀察政权方面的警戒心理。

7月7日傍晚,驻扎丰台的驻屯军步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宛平县城北侧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畔进行夜间演习。晚上10时40分左右,日方两次受到来自左岸堤防阵地方向的枪击。中队长清水节郎传令将此事报告丰台的大队本部。大队长一木清直命令通过警备召集(所谓警备召集,是指为防备海上来敌、河面来敌以及地面来敌而进行的兵力召集,包括敌人已经来袭或有来袭之虞两种情况。——译者注)组成的500人的部队向宛平县城附近的一文字山出动。次晨3时半左右,由于到达一文字山的部队在龙王庙方向听到了枪声后,向北平的联队长牟田口汇报了情况,于是牟田口下令开战。一木大队一方面于5时发出攻击令进入战斗状态,另一方面命令第八中队前进,以包围攻击堤防阵地的中国军队。前进中的第八中队与中国军队之间的战斗一开始,一木就于5时半下达了总攻击令。此间,在两次枪击之后该中队一名士兵失踪,虽然不久便平安归队,但这一消息却拖延很久都没有向大队本部报告,成为导致此次事态发展紧迫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