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股市一片大涨的盛况,引全民的投入股市,茶余饭后也不忘谈谈这只股,聊聊那只股。 那么一百年前的中国股市是怎样的?百年前的股市就可以说是惨绝人寰般的疯狂:炒股者从不问公司业绩的好坏,买橡胶股却不知橡胶为何物,更何论什么金融常识、政策跟踪,就是个买。这种有钱、任性、爷开心地畸形股票交易市场,导致了早期的中国证券市场的四次大崩盘。 不问公司业绩 在中国,股票市场出现在现代银行之前,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开始在上海问世。之后,在中国洋务运动的驱动下,第一只华商股票——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底开始交易。接下来,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1881年,外国商人创办了上海自来水公司,其股票供不应求。同年,原本乏人问津的轮船招商局股票价格也开始上涨,100万两的额定资本全部招足,而原本的100两一股也在1882年时达到了260两的高位。 正如1882年9月2日的《申报》所评论的:“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就是说根本也不管你公司是干什么的,是蒸蒸日上还是面临倒闭,总之你敢发我就敢买,还不如今日去欧美扫货的中国土豪,起码认认驴包。 1896年发行的法属中国矿业勘探公司股票 1908年湖南瓷业有限公司股票 于是大起大落的刺激来了。1883年10月,对矿业股票的过分投机导致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当时,矿业股票暴跌,形同废纸,其他原本信誉良好的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股票也是一落千丈。于是股市崩盘,股民血本无归,纷纷上天台思考人生。介入股票投机和承做股票抵押的钱庄也纷纷倒闭,一度空前繁荣的股票市场变成了夜晚的菜市场——热闹过后一片狼藉。 不知所买为何 夜晚的菜市场虽然冷清,但到了第二天,就又恢复了喧嚣。晚清的股票市场也是,经过十几年的时间,人们逐渐淡忘了那次惨痛的金融课,股票交易市场在国外资本的注入和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下,再次繁盛起来。然而,在1910年爆发的橡皮股票风潮,让早期的中国股民再次体验到股票不可爱的一面。 1949年发行的英商怡和各纱厂有限公司股票 所谓橡皮,是当时上海人对橡胶的称呼。1903年,英国人麦边在上海组织了一家蓝格志(橡胶产地名)拓殖公司,吹嘘其经营范围包括开辟橡胶园、挖石油、采伐木材等,然后开始招股,但虚假宣传了五六年却没什么业务。到1909年,因为世界性的橡胶涨价,外国开发成功的橡胶园企业主和投资人大获其利,于是购买橡皮股票的中国人逐渐增加。就像商场大减价一样,甭管卖什么,总会有人一窝蜂围上去,于是人人争先,个个奋勇,不甘落后。麦边和其他橡胶公司就利用这一时机疯狂抬价,由原本约60两的股面值抬升到1450余两。然后一众冒险家佯言回国,一去不回,股票价值遂一落千丈,后面的情节和第一次一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