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浴血沙场的英雄 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囚笼政策”。为了打击敌人分割、封锁根据地的阴谋,从1940年8月起,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交通破击战,这便是驰名中外的百团大战。 8月10日,所属129师的决死第三纵队接到参加百团大战的命令,具体任务是拔掉潞城、黄碾、微子镇三个据点,对潞城、长治实行大规模破击,配合八路军开展破击战,粉碎日军的增援计划。接受任务后,董天知和领导同志立即研究作战计划,决定由第七团攻打微子镇,第八团、第九团先打潞城。部署完毕后,董天知率部队出发,于19日凌晨到达潞城县北王郭庄。刚驻下,参谋和保卫科长就说:“离前线太近,太危险。”董天知却抢先说:“不要紧,离前线近,便于指挥。” 谁知大部队刚到王郭庄后,就被日军密探发现。当晚11点,敌人便纠集黄碾、微子镇、潞城三处的兵力分三路将王郭庄包围,并占领了王郭庄各个山头有利地形。 20日凌晨,王郭庄村西石坪岭打起了照明弹,这是警戒部队报告发现敌情的信号,董天知明白敌人已将第三纵队包围。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董天知立即决定带一个警卫排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 董天知带领28名警卫战士向村西石坪岭的岩脑洼夺取有利地形,并把敌人的全部火力吸引过来。董天知在敌人强烈炮火之下,镇静自若,沉着指挥,28名警卫战士英勇顽强、奋力拼搏,在四个小时的战斗中,打退敌人数量七倍于我们的一次次冲锋,打死敌人90余名,完成了掩护大部队突围的任务。可是在董天知最后突围时,他的左臂中弹,但仍坚持指挥。不料,在与敌人拼杀的时候,董天知头和胸部又连中三弹,倒在了血泊中,壮烈殉国,年仅29岁。 董天知牺牲后,灵柩暂安放于一个山洞里,不久移灵于太行山平顺县侯壁村北,再次进行了安葬。日伪军撤走后,太行革命根据地军民在黎城县黎侯镇下桂花村(黎城县城西2公里处)为董天知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志常怀鸭绿江”,这是原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在董天知牺牲后为其书写的挽联。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董天知烈士的忠骨由山西平顺移葬到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追认董天知为将军。 董天知将军魂归故土,但在山西长治潞城地区,至今也广为流传着河南荥阳老人们会唱的民谣:同志们要记清,一九四零年八月二十日的炮火中,在太行失去一盏明路灯,董政治委员为求解放而牺牲,哎呀呀,董政治委员为解放而牺牲!莫悲痛,莫伤情,只要偶们学习董政治委员的英勇精神,哪怕它荆棘满地路难行,一齐向前冲,冲破黑暗争光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