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地理大发现”?(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下西洋主要目的在政治不在经济

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仔细研究了郑和船队之后曾说,明帝国拥有整个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而郑和船队的规模可能比整个欧洲的海军之和都要庞大。那么,为什么郑和的船队没能促成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呢?有专家指出,“地理大发现”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专有名词。目前而言,硬要将郑和的航行套在这个词上面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应该看到,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对海洋的亲近感和自由驰骋的轻松态度,即使在当代也是很宝贵的人文精神。但受时代所限

郑和与他欧洲的同行们相比,差异在哪里?

研究者指出,首先,地理大发现是出于对黄金和香料的需求。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作为交换手段的职能渐趋突出。当时欧洲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不出产任何香料的欧洲在饮食上却离不开香料。有资料表明,在当时“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至30克”。

其次,是奥斯曼帝国对东西商路的阻断。15世纪中叶,地中海东部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占领了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地区,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而这个要道是西方贸易的生命线,因而西方人急于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道。此外,地理大发现也包含有基督教传教的目的。

在这种大背景下的各位欧洲探险家,大体上采用的是一种“私人集资”的方式,高投入,高风险,故而逐利的心态极其强烈。

而郑和不同。有专家将七下西洋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三次下西洋活动,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即巩固帝位。这一目的又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踪迹建文帝”,以去成祖心病;二是“耀兵示富”,宣扬国威,促使诸国来朝。后四次下西洋则变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并重。总体上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中国的封建经济“没有对海外商品和市场的需要”。船队所进行的贸易,也被一些研究者批评为“只要面子,不顾成本”。这是中国当时内向型的国家政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