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日本早期的对华侵略战争:台湾军民的抗日之战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反割台斗争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传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这是台湾近代爱国士绅丘逢甲《离台诗》中的一首,它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昏聩无能的清政府割让台湾的强烈愤慨,和收复失地、矢志雪耻的悲壮情怀。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噩耗传出,犹如晴天霹雳,全国上下群情激愤,痛斥卖国贼,反对割地求和。噩迅传到台湾,民众上书台湾巡抚:“万民誓不服倭,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之手,不愿死于倭人手。”爱国士绅丘逢甲闻讯,当即刺破手指,血书“抗倭守土”四个大字,以示抗敌保台的决心,随后率领台湾绅民上书清政府:“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皇上亦可以上对祖宗、下对百姓。”台湾同胞决心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领土。

与台湾同胞相呼应,祖国内地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运动。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人1300余人,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倡议下,连夜赶写了长达18000字的呈文,上书光绪皇帝,即著名的“公车上书”,反对合约,反对割地,要求清政府迁都再战,变法图强。在京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尤为激愤,联名上书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他们强烈要求清政府抗敌到底,只要不将台湾割弃,“台地军民必能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命”。一场前所未有的反侵略、反卖国的爱国运动震荡着神州大地。

然而,腐败的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悲愤抗议和台湾人民的死活,几次诏令台湾巡抚唐景崧率领文武官员内渡,撤离台湾。并派割台专使李经芳于5月19日前往台湾办理交割。6月2日,李经芳慑于台湾人民反割台的巨大声势,不敢登岸,在基隆外一艘日本军舰上正式与日本海军大将桦山资纪(日本任命他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办理了台湾交割手续。日本从清政府手中接收台湾虽毫无困难,但在中国人民面前要占有台湾却并不容易。“誓不臣倭”的台湾同胞决心以自己的力量武装反抗日本占领台湾。

1895年5月25日,在丘逢甲等人的推动下,台湾官绅组成了“永隶清朝”的“台湾民主国”,推举唐景崧为总统,丘逢甲为义军统领,著名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为大将军。台湾民主国成立后立即立即向清政府表示:“台湾绅民,誓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同时宣示中外,“台湾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设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民主国是在台湾民林被日本占领的危急关头,台湾同胞自发保卫台湾,反抗侵略而成立的抗日救亡政权,“以独立之名,行抗日之实”。台湾人民也纷纷组成“平倭团”,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众多义军中,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是由徐骧、吴汤兴、姜绍祖所领导的三支队伍。在台湾人民抗日激情的影响和推动下,以台湾军务帮办刘永福为首的部分清军将士,也纷纷表示抗不奉诏,坚守台湾,与台湾人民一道抵抗日本侵略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