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白崇禧将军,很多人并不陌生。他曾是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因机智多才素有“小诸葛”之称。不过,对于“军阀”的称谓,白先勇并不是十分赞同:“好几次我提出抗议。我的父亲不是军阀,他18岁就参加广西学生军敢死队,驰援武昌起义。也参加了辛亥革命、北伐。当时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邀请他当参谋长。” 就这样,白崇禧一路带兵从广州打到山海关,并第一个领军进入北京,那一年不过35岁。当时,唐山是国民革命军的总部,白崇禧最终是从唐山打到兰州,完成北伐。白先勇展示了几张照片,回顾白崇禧的那段经历:“这是在唐山。父亲完成北伐战争后来到这里。当时带领第四集团军进入北平的时候,天津《大公报》还有过报道。” 另一张照片,是进入北平(北京)后,白崇禧于故宫所摄,巧合的是,该门便唤作“崇禧门”,70年后,白先勇也去拍了一张。他说,父亲白崇禧当时在进入北平的时候,很是受欢迎,因为当时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刚刚过去,人民对国民革命军抱有很高的期望,“他还应邀去清华大学与北师大去演讲,我见过讲稿。” 最右为白崇禧 与李宗仁并肩指挥“台儿庄战役” 登上《良友》封面 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白崇禧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成就便是在抗战时期。白先勇出示了白崇禧与李宗仁、蒋介石的合影,并回忆,那时白崇禧的职位是副总参谋长,从广西飞到南京参加抗战,在几个比较重要的战例中,第一个便是中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 “在台儿庄大战前期,蒋介石跟我父亲飞到徐州,并要我父亲留下来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争。”毋庸置疑,台儿庄战役在八年抗战中十分关键。白先勇说,那时南京沦陷并遭遇大屠杀,军民死伤30万人,整个国家士气消沉,非常悲观,以为抵不住日军的侵略。 这时,正是台儿庄战役在很大程度上重振士气。1938年,李宗仁白崇禧指挥军队在山东台儿庄给日军迎头痛击,打破“皇军无敌”的神话。白先勇说,这也就让日军“三个月解决中国战事”的幻想破灭了,同时奠定八年持久战的根基。当时最流行的画报《良友》对此亦有记载。 “那会儿,《良友》等同于美国那种流行杂志一样。五月的那一期以我父亲白崇禧做封面的,四月以李宗仁做封面。”在白先勇看来,这一仗让全国士气高起,“父亲参加过的很多战役都是全国性的,长沙大战等等。军阀都是为了地方军事利益,所以我一直说,他不是桂系军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