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乾隆皇帝的陵墓在哪?清乾隆皇帝葬于哪个陵墓?(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在第一道石门内的明堂券里,靠东西两壁,各停放着四个册宝座,上面原有八个个册宝箱,里面盛放着乾隆帝及后妃等人的香宝(印)、香册,已经全部被盗走。券顶雕刻的五方佛仍十分完好。

皇帝生前,追求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势,死后则一心向往西方乐土,幻想在天堂求得永生。在裕陵地宫进深五米的穿堂券两侧,雕刻着巨幅的“五欲供”。在五组精工细琢的器座上,升起五朵莲花,花朵上面各托着明镜、琵琶、涂香、水果、天衣等五种器物,通过人体的五种感官表现出“五欲”来。眼睛从明镜里可以看到“色”,耳朵从琵琶上可以听到“声”,鼻子从涂香中可以闻到“香”,舌头从水果上可以尝到“味”,身体从天衣上可以有所“触”。概括起来十个字: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佛教称此五种感官所感受到的五欲为“五箭”,又称“华箭”,它能破坏人们种种善事而不得正果。五欲供正是告诫人们,只有禁止五欲,才能顺利地进入西天成佛。在穿堂券顶,还雕刻着排列成行、神态各异的二十四佛,周围装饰着法轮、火珠、宝杵、莲花,十分庄严、肃穆。

金券是地宫最后的堂券,是主要墓室。在室内宽达十二米的艾叶青石宝床上,原停放着六个棺椁,即乾隆帝与他的两个皇后、三个皇贵妃,现存四具。金券顶部刻有三大朵佛花,外层为二十四个花瓣,花心由梵文和佛像组成。佛花周围簇拥着珊瑚、火珠等吉祥器物。金券东西壁平水墙上,半园的月光石里,刻着佛像和八宝图案。平水墙下,所有围墙上都刻满了梵(古印度文)、番(藏文)两种文字的阴刻经咒。所刻的梵文经咒有白伞盖心咒、三字咒、金刚手心咒、六字大明咒等等,共六百四十七字;所刻番文均为梵文注音的经文,计有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四字,可谓洋洋大观。这些阴刻经文编排严密,端庄整齐,刀法遒劲有力。

金券宝床正中,停放着乾隆帝的棺柩。棺下有一口“金眼吉井”,相传这口井不管天气多旱,井水也不干涸,无论天气多涝,井水也不外流,所以披称为不竭不溢的金眼吉井。实际上这口井的井口直径只有十多公分,只是一个“穴”位,井中并没有水。其中曾随葬了一些乾隆皇帝生前喜爱的珍宝。

石门上雕刻的文殊菩萨

乾隆帝棺柩东侧为两位皇后的灵柩,西侧为三位皇贵妃的棺木。为什么在乾隆帝的四十一位后妃中,唯有这五位后妃与皇帝合葬在一座地宫中呢?首先的一个条件,她们都必须死在皇帝之前;待到乾隆帝死时,金棺入了地宫,放置在宝床正中的穴位之上,棺木四角卡上雕花的龙山石,亦称卡棺石,方形,石上刻有云龙纹,一组四块,各卡棺木一角;切停当之后,放下顶门的“自来石”,封闭四道石门,砌死金刚墙,填平墓道;地宫便永世也不再打开了。第二个条件,随葬的后妃必须是皇帝喜欢的;如果是皇帝不喜欢的后妃,尽管死的再早,也要另立陵寝,享受不到这一特殊的“思泽”。

裕陵沧桑

一条小路从功德碑与白石桥之间穿过。白石桥一空,并排三座,旁边两座桥的石缝间长满了荒草。桥上没了护栏,桥下没了水,有的是桥石上风化变浅的平刻云花。过了桥,现出旧时的神路。神路长五百三十八丈七尺,砖和石子并列铺就而成,长年失修,路面已凹凸不平。站在神路上,望着那几株古松后隐约的明楼,古旧苍凉,只能在遐想中勾画过去的辉煌。

陵区内已见不到当年的香殿、神厨、宰牲亭、奉祀房、神宫监等众多建筑,更看不到周围三百八十八丈二尺长的包砌河岸沟渠,只能看到照壁、花门楼、祭台石、烧纸炉、明楼、宝城。裕陵建成于天顺八年(1464)。建陵时,裕陵栽培的松树有2684株之多。到清初,顾炎武所记:陵区内的树木仅存170株。时至今日,当年的古树已经少之又少,多的是年轻的树木,郁郁葱葱。明楼城墙部分砖墙凸起,有的已经掉落。登明楼的砖梯破损,碎砖散布梯上,分不清台阶,难以踩踏。墙上挂着不要靠近的牌子,有种头上随时掉下砖瓦的感觉。明楼残破不堪,顶部的琉璃瓦剥落了许多,椽子已经裸露出来。仔细观看明楼四面伸出的木制骨架,反而庆幸能深入到明式建筑的内部,欣赏到枯瘦灵秀之美。

砖木结构自有弱点,而祾恩门的琉璃瓦却完好亮丽。几百年过去,门上的琉璃瓦只掉了一块,露出后面的泥土,其他还依旧贴在上面。所用材料,真比现代的粘合物还结实,不由得要赞叹神奇。看陵老人兴奋地说起亲历。一次傍晚,曾看到山后的天空有了亮色,明楼上的红墙也发出光亮,开始不相信,以为是眼睛出了问题,再细看,确实是墙体发出的光。偶然的现象可能是什么物体的折射,一人之言,也无法证明什么。而这样一个古老的地方,出现一些奇特的景象也有可能。《黄图杂志》记载这样一个传说:十三陵陵区天刚一黑,“有神灯出,宫娥引驾以行”,不少看陵的太监曾看到过。吏部虞淳熙写过一首诗:“夜深遥接白云平,原上金灯夜夜明。山鬼萝衣挽秋驾,青冥有路不教行。”有人分析,可能是磷光的某种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