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八路军军粮是如何供应的?太行山遍地都是堡垒户(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租种地主的佃户不交公粮,由地主交纳。 
     村村设有公粮库,放在山洞里,地窖里,下边用石头垫底,再铺上荆条和木头防潮,中间再用席子围住,一层一层,盖楼一样垒三层,这叫屯,也叫圈。屯里圈里填满后,抹平,由财粮主任亲自盖上印版。然后,锁门、封条,隔几天便来看一次。一旦发现印版混乱,便叫来部队的人,上下反复地察看,人偷的?鼠乱的?
     当时规定,偷盗公粮,哪怕是一把米,立即枪毙。所以,公粮放在谁家,谁家老小都格外操心。风吹了,下雨了,把封条弄湿了,吹皱了,也赶紧跑到村公所找村长和粮秣委员,让重新贴。
     倒是老鼠们,肆无忌惮地在里面饱食。
     简陋的设施挡不住鼠辈,简陋的法律管不住鼠辈。
     幸福的老鼠们,苦累的山民们。
     ……
     什么是印板?
     就是用一尺见方的木板,在上面雕刻几个凸出的方方正正的大字:“玉米”、“谷子”“小麦”等,盖在粮食上,明显地出现字样,以防偷粮和别人作乱。


      
     玉米粒大一些,需另外特制一个大号的印版,笔划也需格外粗壮些。
     或者,印版上直接刻上“抗日”两字,密密麻麻的,盖满了粮食的表面。 
     粮食们静静地睡在席圈里,一有召唤,马上出发,它们也是抗日的一个个积极分子呢。
     刚开始,军粮一般放在较为可靠的贫雇农家的窑洞、地窖里,或者责成他们看管。后来发现不行,有些贫雇农家里穷,没粮吃,看着看着,有的人就觉悟低了,开始想着法揩油儿。
     最典型的就是用笔帽偷。
     那时毛笔的笔帽是铜质尖形的。把帽尖在石头上磨出一个小孔,插在小米囤的围席上,外面放一只粗碗,里面细小的谷粒便会陆陆续续地流出来,一夜能流一碗米,一碗米就是一斤。
     这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更有甚者,公开抢军粮。一次日军扫荡时,几个贫雇农趁夜潜回自家的藏粮处,进行抢劫,试图算到日本人的帐上,被暗中看护的八路军战士发现,当场打死。
     后来,129师供给部作出决定,军粮尽量放在中农以上的富裕家庭中。这些人家里殷实,有吃的,有身份,不会偷军粮。
     这以后,一些开明绅士便成了军粮的堡垒户。
     ……
     据记载,1941年底,太行区785个存粮点共藏军粮110万石,统归129师供给部调运。不管部队走到哪里,都会有粮食供应。
     贫穷的山窝窝里,处处是饱满的军粮,处处是秘密的子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