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粗布是面料,但根据地的生产工艺无法满足八路军部队的需要,日军以战养战,在中国大肆掠夺粮食棉花,而老百姓也需要棉花,关键是当地妇女的生产数量远不能满足八路的需要,用杯水车薪说一点都不过分,起码纺织者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想换点钱来得到油盐以及其他必需品,八路的一线团队穿的破破烂烂像叫花子,一到冬天就犯愁,国民政府连身棉军装都不发,冬季大练兵不是独创,但也是无奈的无奈,部队缺乏御寒的棉衣,不活动活动就会冻死人。很多连队只有一两件棉衣,只有哨兵上岗才能穿,有些部队的哨兵不得不披棉被上岗位,潜伏哨兵把自己埋在草堆里取暖。八路的将领们觉得与其让部队冻得都挤在炕上发抖,不如练练兵,投投手榴弹什么的,既御寒又提高了战斗素质。 八路就开始为了生存而战斗,缺枪少弹的八路就得自己琢磨收拾鬼子汉奸,有本事的,吃香喝辣,没本事,只能在寒风里颤抖,不过鬼子汉奸有的八路很快都有了,要是没有就从日伪手里夺他娘的。摸营、伏击、挖陷阱、打闷棍,反正只要是对着鬼子汉奸,你爱干什么干什么,能缴获布料就运回根据地组织地方政府生产被服。 中国人历来讲究入土为安,可穷八路可不这么干,夏天多少还给敌人留点,在冬天的伏击战后,鬼子就不说了,扒光,他们有毛衣,八路最喜欢,就连汉奸的尸体上基本也只剩下一个裤头了。没想到,当汉奸也不容易啊,临死连件衣服都没有。 日伪军的军服就穿在八路身上,不穿没法子,冷,警察的黑制服也饥不择食,上,扒他娘的。有条件地部队还能就着染色,没条件的,就披上鬼子皮过冬,反正八路也是隐蔽作战,偷袭为主,很多时候,猛的看上去,那不是八路,整个叫花子集中营,要不是头上顶个八路军帽并且有地方组织带领,弄不好被不明真相的地方部队伏击都不好说。 44年时,山东东平的日军偷袭八路,日伪军清一色的八路灰军装,装具齐全,可惜地方武装见惯穷八路,富八路着实没见过,马脚一下子就发现了,正规老八路冲出来,一顿手榴弹披头盖脸,倒让八路穿上新军装感觉了一把。 一年一套军装,做梦去吧,八路只好发动地方缝补,老区甚至参军的自己带被服,不让后勤伤脑筋。两年能发件衣服都不错,艰苦点的部队,数九腊月穿单衣在寒风里与鬼子拼刺刀,五月端阳披着棉袄打工事,旧的不敢扔,新的没下来。 皮带,统统的缴获大大地,头戴八路帽,腰间系皮带,敞开衣襟,腰里插驳壳,典型的八路地方干部。 咱们说说鞋,鞋是地方组织生产的大宗,这个制作隐蔽,谁都可以做,敌人发现也不要紧,就说自家纳自己穿,可是,八路的游击战特别费军鞋。 平原地区稍微好点,一双布鞋能穿一个多月,山区,一双布鞋不过坚持400多里山路而已,一旦有战斗结束,八路就立马把自己的布鞋脱下来,从敌人的尸体上脱下胶鞋或皮鞋,一双胶鞋能抵5双布鞋,至于鬼子的皮鞋,尽管很笨重,但走山路省,耐磨损。 八路在平地或不爬山,很多士兵都把鞋脱掉,光脚走路,无他,节约。实际还是穷啊。 鞋为八路装具里唯一能超标准发放的,基层政权也多给八路这个,至于袜子,基本不用想,只有裹脚布,就连裹脚布,也是承担绑腿的功能,个别时候还的应急做绷带什么的。 干粮袋、手榴弹包是八路军士兵的标准配置,其式样更是五花八门,有的长,有的短,上面还有字,如杀敌报国等,有的甚至上面还绣着花、鸳鸯等。地方动员参军的一般都自己携带绑腿、子弹带、手榴弹包,腰带、干粮袋和棉被。这些附属玩意就不提。 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外援以及合法购买基本断绝,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敌人经济封锁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部队的供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穷八路,穷八路,三个字道出了在60年前八路军当时斗争环境的艰苦。但军装中凝聚着的血与火的历史和民族精神,是用言语所无法比拟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