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古代和亲的目的:有的和亲为和平有的却为了打仗(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意思是说,我们宋朝和辽国一直关系很好,不能因为收回和一个曾经叛变的羌族首领,损害了和辽国长久的友好关系。如今,他们两国互斗,咱们坐山观虎斗,也许有机可乘,获取利益。如果和李元昊友好了,辽国可能要发兵河北一带,收复他们一直认为是他们的三关,两国战事又起,这是大大的不合算。接着,吴育又出主意,宋朝可派使臣到西夏,告诉西夏要一如继往与辽朝和好,宋朝方许约和。同时,又派使臣去辽朝,告诉契丹人,宋朝已经命令元昊向辽朝道歉,在此前提下,才接受西夏的求和,否则,当再兴兵征讨。宋廷依计施行。果然,此举中规中矩,西夏、辽朝皆无借口向宋朝发威,宋朝总算在外交上取得一次成功。公元1044年五月,住在辽国境内的党项族叛乱,辽朝派军前去镇压,元昊派兵救援,竟把辽朝的招讨使者也杀掉。本来辽兴宗就没有从兴平公主死后阴影中走出来,大怒之下,辽兴宗在国内征调人马,准备亲征讨战西夏。在此情况下,西夏为了减轻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更急于与宋朝讲和。最后,在元昊的不断加码要求下,宋朝把“岁赐”提至“银、绮、绡、茶二十五万五千”,西夏答应奉宋朝为正朔,并在高平寨与保安军设立榷场。

宋夏议和成功。当年十月,辽夏二国开始大打出手。辽兴宗本人怒气冲冲,连出三路大军,共十万精兵,渡过黄河,直朝西夏境内杀来。大军一直前进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最终,辽军在贺兰山北麓发现元昊部队,辽军纵兵进击昊部队,把夏军杀得大败。元昊与宋军打惯了胜仗,初遇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辽军,自然压力倍增,尤其是当他看到辽朝源源不断的增援士兵,心中恐惧不已。于是,元昊又使缓兵计,派使臣向辽兴宗谢罪请降。辽兴宗此时还是比较冷静的,想见好就收,其臣下韩国王萧惠等人不答应,劝辽圣宗,一鼓作气,扫平元昊,以免日后他再生祸患。

思来想去,辽兴宗觉得也是。于是,辽朝的韩国王萧惠为前锋,又朝元昊西夏军杀去。元昊见势不妙,边撤退,边坚壁清野,烧掉一路上凡有的粮草和居所,连撤数百里之遥。这种焦土政策实在是管用,辽朝十万大军本来要以战养战,这样一来,后勤顿失保障,人粮马料都成了大问题。特别是辽朝战马,因缺草料,病亡大半。这时,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请降”。辽国君臣正在大营商议此事,元昊忽然发起猛攻,直袭萧惠大营。萧惠整军出战,只一阵就把元昊又打得败退。辽军正待乘胜追击,忽然天起大风,吹扑向辽军。古人迷信,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大风一吹,兵将皆心惊肉跳,一时军中大乱。元昊已经习惯了自己地盘上这种风沙乍起的天气,立刻命夏兵反攻,又把辽军打得大败,俘获数十辽国贵族败,俘获数十辽国贵族大臣,辽兴宗本人只与数十骑勉强逃脱,差点成为这位妹夫的阶下囚。

此次大战,发生于河曲(今内蒙伊克昭盟),故称“河曲之战”。突然刮起的沙尘暴,救了李元昊及夏王朝。辽兴宗败后,苍惶逃命,其身边有个戏子名叫罗衣轻,生死关头还挺幽默,趁着辽兴宗驻马喘息时,刻意搞笑:“陛下您看看鼻子还在吗?”夏辽之间发生战争,夏人总爱把被俘的辽人鼻子割掉再放归,罗衣轻以此为笑话想逗辽兴宗开心。辽兴宗此时刚捡得一命,听罗衣轻如此说,怒上心头,命人把罗衣轻宰了。时为太子的辽道宗耶律洪基赶紧解劝:“插科打诨的不是黄幡绰(有名的搞笑戏子)”。罗衣轻也顺口接声:“行兵领队的也不是唐太宗”,罗衣轻仍旧不肯服软,继续拿辽兴宗找乐。辽兴宗闻言也笑,知道此次大败全是自己该断不断。从《伶官传》的记载,可见败后,辽国人害怕宋朝人知道后耻笑,还在幽州等地大贴告示,夸耀大败西夏,元昊服软纳贡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