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司马睿在历史上的威名远不如秦皇宋祖,人气甚至盖不过宋高宗。究其原因,除了他“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一生无所作为之外,还在于他死得太早,死得太窝囊。在非正常死亡的开国皇帝中,能被臣子活活气死的,恐怕也只有东晋的司马睿了。 关于司马睿的身世,有一段非常有趣的传说,即“牛继马后”。意思是说,当年司马懿在谶书《玄石图》中看到了“牛继马后”四个字,担心司马氏天下有朝一日会被牛氏夺走,故“深忌牛氏”。当时,有一员猛将叫牛金,颇有战功,司马懿便“以毒酒鸩”之,认为这样就绝了后患。不想,司马觐之妻夏侯氏浪荡成性,竟与一个牛氏小吏私通,生下了司马睿。这件事虽是传说,但《晋书》、《宋书》上都言之凿凿,《魏书》则干脆直接说:“司马睿,……晋将牛金子也。”或许正是这段离奇的身世,不经意间揭开了司马睿郁闷、窝囊的悲剧人生。 司马睿(276—322),字景文,司马懿曾孙,司马伷之孙,司马觐之子,东晋开国皇帝。十五岁时,司马睿被封为琅琊王。“八王之乱”后期,司马睿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被封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匈奴刘渊起兵入侵后,中原局势恶化,司马睿采纳王导之谋,请求移镇建邺(今南京)。当时,司马越也想在江南培植自己的势力,作为日后的退步之路,便欣然同意。永嘉元年(307)七月,司马睿移镇江东。永嘉五年(311)五月,司马睿被封为镇东大将军,成为江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建兴四年(316)十一月,西晋灭亡,司马睿称晋王,改元建武。次年(318)三月,司马睿被拥立为皇帝。 司马睿能当上皇帝,主要在于王导、王敦等人的包装和谋划。司马睿初到建邺时,由于缺乏威望,吴人没把他当咸菜。过了一个多月,仍没有人来拜访,这让他感到很尴尬和失望,索性“以酒废事”。在王导的劝谏下,司马睿才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为了提升司马睿的人气指数,王导和堂兄王敦利用三月三民间集会之机,与其他社会名流毕恭毕敬地骑马跟在司马睿的身后,以反衬司马睿的崇高地位。江东世家大族的头面人物纪瞻、颇荣等人看到这种阵势后,无不对司马睿望风归服。鉴于王导王敦兄弟的鼎立支持,司马睿不仅给他们高官厚禄,还要和他们一起面南背北治理国家,“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即源于此。 对于这份超乎寻常的宠遇,王导全力推辞,而王敦内心却蠢蠢欲动。王敦是司马炎的女婿,且“素有重名”。拥立司马睿称帝后,王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王氏兄弟虽“立大功于江左”,但是,一个家族的权力太大,总是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司马睿“畏而恶之”。为了抑制王氏兄弟势力,司马睿即位后又重用了刁协和刘隗两个琅邪王幕府中的旧人,以疏远王导王敦。这种安排,使王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后来,王敦每次酒后便大声歌咏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且用力“以如意打唾壶为节”,以至于“壶边尽缺”。无论是高歌的内容,还是伴奏的激烈,都包藏着王敦对司马睿政权的不满、轻蔑和挑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