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如何客观评价大将太史慈?三国大将太史慈简介(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最能表现太史慈信义的地方就在他和孙策的交手上。在被孙策打败并俘虏之后,孙策义释太史慈,不仅与其重温旧事,敬爱有加,而且向他提出了“同升天子之阶”的想法,这一点是我猜想的,因为从太史慈临死时的话来分析,太史慈之所以发出“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的遗言,主要来源于孙策当年的政治思想的感化或者说是同化。孙坚、孙策早期拥兵也好,占地也好,都有着“勤王”的思想成分,所以孙坚才会努力伐董,并“私藏”玉玺,等待能亲手交还汉帝,达到“升天子之阶”的目的,而孙策“阴袭许”主要也是为了“升天子之阶以尊天子”,都有强烈的勤王思想在里面,太史慈忠君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听到孙策的肺腑之言后,很有感触,又见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并且用兵如神,屡次不是其人对手,再加上他对自己有惺惺相惜的感情在里面,最终对其佩服有加,真心投奔。

然后两人约定日子,太史慈说在两个月内安抚刘繇余众,率兵归还,孙策深信不疑,在手下将士纷纷不信的情况下,说出了“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诸君勿复忧也”的赞誉,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评价。“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这几个字尤其强烈,蜀汉的关羽、张飞、赵云都是这种“以知己相投奔”的关系,最后才会有“千里寻兄”以及“当阳救主”的故事。

历代名士对太史慈的评价

陈寿:“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孔融:“卿(太史慈)吾之少友也。”

刘繇:“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吴历》:“(孙)策曰:‘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江表传》:“(孙)策曰:‘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宋书·刘敬宣传》:“人之相知,岂可以一涂限,孔文举礼太史子义,夫岂有非之者邪!”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