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从火烧赤壁中破译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常识!(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接下来对这个阵法的种种表现令人很不满意,首先这个阵法应该是个不断变换的迷宫阵法,曹军误入之后,首先应该要想到的是要原路撤退,因为这时入阵不深,应该向回撤,而不是在阵法中到处乱窜,越窜越深。
    而因为阵法不断的变化,曹军一时无法找到回去的路,这时曹军应该想到的应该是要突围,要朝阵法中人最少的地方冲杀,而这才正好应该是阵法的高明之处,你看起来人少的地方,你越突围,结果发现最后却是人最多的地方,陷入重重包围。
    讲到这里,回头看看,电影里,完全没这个过程,好像一冲进去就陷入重重包围,而且包围的还那么紧密,都有点水泄不通了,这个不是阵法,而是包饺子。之所以运用这个阵法,目的是不仅是为了包围,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分割阵中的敌军,前后分割,左右分割,把敌人部队越切越少,越切越乱才对,开始的时候应该比较稀疏,诱导你一步步陷入包围,然后再一点点变换阵形以达到分割的目的,再一步步压缩,而且阵法应该是种车轮战,不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并且主将在阵形中,应该能不断的变换位置,不断单挑对方的战将,把关羽、张飞、赵子龙的恐怖武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靠他们去杀掉那些无名小卒。
    3、裨将和主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皮匠其实应该是裨将,否则很难理解皮匠和诸葛孔明有什么逻辑关系。裨将,在军队中属于最低等的将领,一般是配附给主将做副手的,比如关羽的裨将周仓、马岱这个是常识了。之所以主将需要裨将,并不是随从这么简单。三国时代因为还没有发明马镫,能骑马打仗的将领都是很不一般的,但是也常常会控制不住掉下来,比如长板坡被张翼德喝破肝胆的夏侯杰,估计也就是被张飞一嗓子惊失了魂魄,一不留神从马上摔下来,后脑勺着地了估计。而且,那时侯马匹也没有甲具,很容易被弓箭飞矢所伤,更别说被步兵滚刀手砍翻马腿了。所以主将出马,除非主将间决斗,否则冲锋陷阵,一定四周两边是必须要有人护卫的,防止暗箭和滚刀手伤害主将和坐骑。这也是裨将最大的用处。
    
    而电影《赤壁》中,不要说没裨将了,连主将个个都是下马徒步战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4、仗究竟是怎么打的
    中国古代战争常常一开打就是数十万众,什么三千人马,二万精兵,那都是连塞牙缝都不够的,所以对阵形的运用并不如日本幕府时代(黑泽明电影中表现过的)那么讲究。而只对军纪格外讲究,早至孙武杀掉吴王爱妾以肃军令,晚到戚继光抗击倭寇无一不是在军纪上下足了功夫。因为在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最怕腹背受敌(不能采用霉军的蛙跳战术),最合理的战术应该是挥师冲击对方的阵线,然后一直向纵深挺进或向侧翼撕扯,然后再掉头,再冲入敌军,一路冲杀疾走,防止背后被人偷袭,所以古代有匹好马那是很重要的。所以两军对杀,一定是相互冲撞,不断寻找对方部队的队列缝隙进行插入和分割,来回冲锋的,而不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象中国男足一样站在原地群殴。
    所以你看诸葛亮经常在地形险要的地方搞埋伏战,曹军人马一中埋伏就要撤,其实也不是不能打,而是怕被别人前后左右夹击,要突破又没有合适的地形冲锋,所以必须得迅速撤离。
    讲了这么多,其实对《赤壁》还有一个不太满意的地方,虽说白话一点,通俗一点没有错,但是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称谓混乱,实在是小学都没毕业的编剧在混饭吃。
    自周而下,不论男女,普遍有字。男子成年,女子出嫁时,就会“冠字”。对于男子来说,二十岁就已是成年,从前用来被长辈称呼的名,就不能再不分场合地用下去了,只能另取个称呼,供平辈和将来的晚辈呼叫,这就是字所以用。对于女子来说,因为取字就是出嫁,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待字闺中”就指的是尚未嫁人,中间这个“字”的来由,很要考些人的。
    名作为谦称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大量可见,字作为成年后平辈和晚辈的尊称,也是常识。
    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称总是称“亮”,而别人称他是称“孔明”或“诸葛孔明”,区分清楚。而《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有一段孙权和陆逊的谈话,评论了当时诸人。对周瑜称公瑾、张昭称子布,称字表示尊重;对已死的刘琮称名字不避讳;对于不在场的曹操,当时没有开战,而且关系不算太差,称孟德;对刘备,虽然当时蜀吴在开战,但毕竟是妹夫,所以还是称玄德。唯有关羽,荆州开战前、开战后,孙权都一直称关羽或羽。明白了吧?为什么关羽必死于吴手,从称呼上就可见一斑。怪也只怪关云长一句“虎女焉嫁犬子”,清高太过了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