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料记载,这支乌克兰人组成的部队曾经在1914年10月至11月、1915年4至5月和1916年8至9月的战斗中奋勇作战。而我们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发现,在这三个时间阶段内分别进行的三次著名战役:1914年的普米热尔要塞解围战、1915年与奥匈帝国与德国联合发起的果尔利策战役和1916年的“布鲁希洛夫突破”。在这三场动辄以百万人计的大会战中,2500人的乌克兰契塞射击兵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他们先是在普米热尔解围战中同匈牙利人、克罗地亚人一起用刺刀突破沙俄军队防线;然后,在果尔利策战役中与自己的盟友德国人一同歼灭了50余万俄军,收复了被沙俄占领的加利西亚;最后;在1916年的作战堵住了如潮水般进攻的沙俄军队,并将突出部直抵肃清。正是因为,这一次次战斗中英勇的表现,让奥匈帝国的统治者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奥匈全军中一支最好的部队”。但是,这支被承认是“最好部队”的乌克兰契塞射击兵,在经过了1916年秋季与俄国军队的鏖战后,被彻底的打垮了,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当然,奥匈帝国的军队中除了这支2500人的乌克兰契塞射击兵之外,还有多达25万人的乌克兰族士兵。虽然,他们在加利西亚战役中有过弃械逃跑的不良记录,也曾在普米热尔要塞围困战中消极避战。但是,在1915年春季看到侵占加利西亚的沙俄军队的暴行后,他们和波兰族士兵一起在守卫喀尔巴阡山隘口的战役中迸发出罕见的血性。他们利用喀尔巴阡山脉的天险,用步枪、刺刀甚至工兵铲与数倍于己的俄军鏖战5日,不仅大量杀伤了俄军的有生力量,并且为奥匈帝国和德国军队对俄军的反击争取到了足够时间。 ![]() 但是,不论是奋勇作战的乌克兰契塞射击兵,还是知耻而后勇的其他乌克兰族士兵,都无法用战场上的汗马功劳换来奥匈帝国对乌克兰族群的信任。在加利亚西战役之后,惨败的奥匈帝国未经审判就逮捕和处决了数百名乌克兰人,理由是这些人向沙俄出卖了奥匈帝国的军事情报导致他们的惨败。除了处决所谓的亲俄分子外,还将数以千计的乌克兰人迁往了西部,以防止他们向沙俄提供情报,还将3万多乌克兰关进了设在奥地利境内的集中营,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元帅更是将乌克兰族群称为“不可信懒的人员”。或许,奥匈帝国之所以在战争中招募大量乌克兰族士兵,只不过是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另外更是希望在战争中用沙俄军队的刺刀去消耗乌克兰人的精英。 或许,奥匈帝国的“阴谋”得逞了,无数的乌克兰族士兵在战场上流干了他们的鲜血,而乌克兰族群的居住区由于是奥、德、俄三国的主要战场,也被战火无情的摧残。 奥匈帝国中乌克兰士兵的终结 乌克兰契塞射击兵的消亡,并不是奥匈帝国乌克兰族士兵的消失。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乌克兰士兵一直存在与奥匈帝国的军队中,并最终在为自己的祖国“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而战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1917年,沙俄帝国在革命的洪流中崩溃,乌克兰中央拉达希望借机促使乌克兰彻底脱离俄罗斯独立建国。但是,乌克兰中央拉达面临了来自各方的威胁,不仅彼得格勒俄罗斯临时政府以及后来的苏维埃政权不予承认,甚至乌克兰工人苏维埃也发出如果自治将得到“刺刀作出”的回答威胁。由于无法独自对抗强大俄罗斯苏维埃,乌克兰中央拉达彻底倒向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国集团,而德奥联军在1918年2月翻越喀尔巴阡山脉对苏维埃俄国发动进攻,乌克兰中央拉达建立的武装也协助德奥联军向自己的同胞再次发起了进攻。 刚刚成立的俄罗斯苏维埃,无法阻挡德奥联军的进攻,联军很快占领乌克兰。乌克兰刚刚从沙皇俄国的统治下得到解脱,就成为德意志帝国羽翼下的“傀儡政权”,不过具有讽刺地位的是,向德奥两国“借师助剿”的乌克兰中央拉达被占领军罢黜,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也随之垮台。在德奥联军刺刀的保护下,成立了新的乌克兰傀儡政权。虽然这个政权也曾雄心勃勃的希望建立一直庞大的乌克兰人武装,但是得到的结果不仅是没有获得足够的武器和资金支持,反而是德国人将乌克兰拉达原有的三个步兵师和一个契塞射击兵团的武装给彻底解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