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气喘吁吁跑来跟刘綎说:“杜大帅托将军的福,幸抵敌城,深入敌疆,担心进攻缺少后援,特地让我来请将军前往会师夹攻。”一看到这支令箭,刘綎便知其中有诈。他叱骂道:“我与你大帅同列,他怎么会传我令箭?!当我是你们军中的裨将吗?” 奸细吓出了一身汗,赶紧说:“令箭喝是用来调派裨将的,但现在事情实在太紧急了。”刘綎更加加深了怀疑,大声喝道:“出师时相约传炮为号,既然你师已抵城下,何不闻炮声?”这个……奸细情知诡计已被识破,慌乱中还在信口胡诌,说:“敌地没有烽火,从这儿到敌城有五十里,如果每三里传一炮,还不如派一名骑兵直接传令方便。”(以上对话详见《明季北略》) 这样的解释,似乎也说得通。一向精明的刘綎在关键时刻犹豫了。既然是杜松的求援,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在营内杨镐所安置督军的催促下,刘綎不敢再有推托,令诸将拔营而东。本来,刘綎打仗很有一套的,每次行军,他都命军中的老弱病残每人手持鹿角,绕军两侧,一旦遇上敌军,就植鹿角于地,转睫成营,使敌骑不能冲突,我兵得以暇,然后从容应战,乘间出劲骑格斗,肆出肆入,力疲则还营歇息,原先休息者则出营接替,其用兵妙绝,生平正恃此横行沙场。 ![]() (台湾的威灵庙建于清康熙年间,刘綎抗倭平缅、力战清军,被视为民族英雄,被奉为主祀神祗。威灵庙系黄氏家族所建,世代奉刘綎为庇护神。) 然而,阿布达里冈一带,“道独险远,重冈叠岭,马不得成列”( 王鸿绪:《明史稿》,列传一一七,刘綎传)。 那边的努尔哈赤已经知道了明军以炮声为信号的约定,又以缴获的大炮追加“传报”。 刘綎听到炮声相催,不敢怠慢,抓紧前进。 刚进入后金伏击圈,后金军伏兵四起,刘綎军竟不能置鹿角结营,是以已入险地矣。 努尔哈赤还继续使阴招,他让后金士兵打着杜松军的旗帜奄至刘綎跟前,突然发力,操刀乱砍,刘綎军猝不及防,军心大乱。左臂中箭,又战,右臂受伤,仍鏖战不止。部众被分割得内外断绝,从巳时战至酉时。他面中一刀,被砍去半边脸颊,仍左右冲突,手歼数十人,身中多箭,最后力竭而死。( 翻译自《明史纪事本末补遗》)。 义子刘招孙前往救护,刘綎已经气绝,于是下马背着刘綎的尸体,右手持刀徒步冲杀,连杀数人,后背中箭而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