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成功说服,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极其重要的经验:在很多时候,当我们没法开展理性说服的时候,妙用感性说服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但是,仅仅掌握感性说服也是不够的。 刘备随后又?遇了一次性命之忧! 袁绍对爱将颜良被杀耿耿于怀,又派出另一员猛将文丑前去给颜良报仇。但十分不幸的是,文丑又一次被关羽斩杀,这等于再一次将刘备推上了绝路。袁绍一怒之下,又要将刘备斩首。 这一次情况更为严重了。接连两员爱将丧命,是对袁绍在实力上和感情上的双重打击! 但这次刘备已经无法故伎重施,再用感性说服来应对袁绍了。因为上次刘备确实是毫不知情,而这次他是作为后军跟随文丑一同出征的,是在后方亲眼看到文丑确实是死于兄弟关羽之手的。 那么,他又该如何说话才能挽救自己的灭顶之灾呢? 这一次,刘备使用了说服的中心途径,也就是理性说服! 刘备侃侃而谈,不再回避确实是关羽杀了颜良、文丑,而是首先分析曹操为什么要让关羽斩杀袁绍的这两员大将。刘备说:“曹操向来对我恨之入骨。他既然知道我在明公您这里安身,这才故意派关羽,而不是别人来对付颜良、文丑。关羽和我的关系,天下皆知。他知道你必然会因此怪罪于我,会将我杀了。这就是借刀杀人之计。” 实际上,曹操和关羽都不知道刘备跑到袁绍这里了。但刘备的这番推理论证,在袁绍看来,却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从而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在成功?将责任推到曹操身上之后,刘备已?没有性命之忧了。但袁绍的损失实在太大。刘备也知道,不管曹操如何使奸计,下手杀颜良、文丑的始终是关羽,如果不把袁绍的心病彻底消除,自己在他手下,也是朝不保夕的。 所以,刘备继续开展理性说服。刘备说:“明公,我准备立刻写一封信给关羽,让他星夜来此,投奔明公,您看如何?” 袁绍之所以要杀刘备,是因为他和关羽的手足情深。关羽对刘备向来是恭敬有礼,言听计从的。也就是说,刘备对关羽的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刘备就顺着袁绍的思维,将这种影响力用来给自己解困脱难。 刘?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用关羽的到来以弥补袁绍痛失两员大将的损失。这种简单的计算,袁绍一下子就明白了。颜良、文丑都是在关羽手下一刀毙命的,如果自己拥有了关羽,当然就远远胜过颜良、文丑两人了。 袁绍顿时非常开心,再次放过了刘备。 (责任编辑:admin) |